中国青年网蚌埠市7月6日电(通讯员 赵雅琪)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是当今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为此,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特组织“寻红色足迹,忆百年团史”实践队开展暑假期间三下乡活动,团队于2023年7月20日前往蚌埠市李楼乡等多地探望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
家庭“空巢”综合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不会使用智能产品、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我国空巢老人一般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家庭收入低,生活条件差;缺失家庭氛围,精神生活单调;缺乏生活照料,安全隐患较多。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加上青年劳动力向大城市的转移,空巢老人人数比例日益增加的同时,留守儿童人数也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多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父母,导致父母关怀缺失,虽然有些是祖父母或亲戚进行监督,但它并不等同于父母的关爱,遇到一些麻烦就会在过程中感到柔弱无助,长期这样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孩子长年见不到父母,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导致孩子们产生心理问题,出现自卑自闭甚至严重逆反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调查情况来看,对留守儿童进行隔代教育的家庭由于祖父母辈和留守儿童的年龄差距很大,并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有些连字都不认识,因此两者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很是不同,交流也存在困难。有些老人家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监护;有些体弱多病,没有能力监护孩子;有些是同时照顾几个孙子,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因为自身缺乏文化知识,因而只能满足儿童在生活上的需要。而精神、道德教育相对缺乏,甚至娇生惯养、随心所欲,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增加家庭负担、社会危害。
此次三下乡,实践队员们走访探望当地空巢老人,为留守儿童送书包,陪当地孩子玩耍等实践活动关心当地老人儿童,同时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解反思。实践主要以走访,调查问卷,亲身体验等方式展开,深入了解当地老人儿童的精神需求,并做出归纳反思。
这些年来,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加,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出农村,导致许多家里留下了无人照顾的老人。虽然大多数的年轻人均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生活、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出去学习和工作,这是出现农村空巢家庭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比在农村务农的收入高,所以许多农村年轻男女前往沿海大城市发展。还有一些家庭是一起前往城市,这样就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此次调查发现,子女外出打工致使52%的空巢老人留守在家中。对于留守儿童,他们最大的希望其实就是有父母的陪伴。但是,就是这样的小小希望也不能得到实现,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使家里的经济收入增多、生活质量改善,而选择了外出打工。因此,在他们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被单独留在了农村。没有经历过这样事情的人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的苦痛的。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肯定存有抱怨,必然在属于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一定的阴影。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障碍,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对于他们是否能在未来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突破各种障碍,释放郁闷的心情,也是磨砺和考验。
此次三下乡,实践队员们感受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难帮扶工作任务艰巨,同时实践队员们呼吁社会广泛参与到帮扶活动中以及子女关爱、邻里付出亲情等,解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让大家携手并进,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创造好的生活。实践队员们也感受到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需求、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支持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员于李楼乡为社区老人佩戴执勤袖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雅琪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于李楼乡与空巢老人进行互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雅琪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于李楼乡为空巢老人发放社区通知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雅琪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51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