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德州7月25日电(通讯员 杨蓓茜)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青年一代的爱国思想,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刻领悟到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让红色文化代代薪火相传,7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淬火光晔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视频、文字等多种记录形式去留住这份历史记忆,瞻仰红色遗迹,寻访红色圣地,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
分工明确,实践准备
为保证此次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淬火光晔实践队于7月12日开展了线上会议。进行实践研讨,实行分工策略,强调实践队员要做好实践准备,查阅相关文献,做好自然天气,衣食住行、物资等准备,将实践队分为线上联系组、线下实践组、报告整理组。分工明确,线上联系组负责进行资料查询,联系当地负责人,线下实践队负责前往遗迹参观学习,实践报告组负责实践后期的问卷调查、报告整理。由队长进行全面部署:首先前往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参观并了解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再通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最后就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实践经验。
瞻仰遗迹,感受文化
7月14日,淬火光晔实践队到达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这座全面反映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的红色基地。在与当地文化部门沟通协商后,工作人员对实践队的实践活动表示认可的同时,并向实践队引荐了研究红色文化近三十年的刘玉林老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刘老师向实践队介绍了革命纪念园的相关资料。在老师口中得知,纪念园建筑上的红色既是遍布冀鲁边区的枣林所结的红枣的颜色,又是革命先烈流淌的鲜血的象征;白色既是边区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又是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忠诚不二、至死不渝的精神象征;而灰色则是寓意庄重肃穆,表达了后人对革命先烈的怀念敬仰之情。老师在给队员们讲述纪念园的同时,也带领队员们参观并介绍馆内的五个单元:边区所辖区域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边区抗日斗争历史;解放战争史;革命英模及典型事迹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和成果。实践队员认真聆听刘老师的详细解说,重温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才真正感悟到冀鲁边区军民“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和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在刘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真实的图片、文物和模型,认真阅读革命故事,纷纷表示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无畏精神和顽强意志。
汲取奋进动力,宣扬红色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为了让游客能够更多地了解党的伟大事迹,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7月19日团队在参观纪念馆的同时开展与热心市民对话的交流活动,分享红色经典故事,充分交流红色思想。随后,团队成员与群众分享了革命烈士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邓恩铭的红色故事。在与群众的对话中.团队成员了解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随机采访了一位德州市某初中的在校生。他说,参观一大会址是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他本人对参加这样的活动十分积极和踊跃。该学生称他自己对历史颇有兴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进程。采访过程中,他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展厅中的部分历史资料,比如《新青年》刊物的由来。该学生称,共产主义的信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让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肩负起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担当,共产党人燃烧自己,发光发热照亮国家民族的前进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着共产主义的力量。
总结分析,砥砺前行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实践队在宣讲活动结束后趁热打铁就江姐的英雄事迹和其革命精神的相关问题对周边来访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填写问卷的时候表示自己并不是很了解江姐的革命精神。但通过实践队员的细心讲解和宣传,弥补了不少人对红色文化知识的残缺。
英烈的丰功伟绩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不仅自己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想要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们走进红色故事,探索红色文化精神。今后,实践队将红色精神落实在具体行动和工作中去,为学校和学院各项工作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52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