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古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社会实践团于青海西宁正式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调研。
上午时分,社会实践小队首先前往参观了塔尔寺。由于塔尔寺建于青海省,人烟稀少,它给大家的感觉不似内陆地区的一些寺庙,塔尔寺的文物保护情况良好,即使在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家仍能看到保存较为完善的文物,并透过其切身感受历史的辉煌。无论从文物建筑的保存情况,还是防火及人群疏散的措施,我们都不得不为这百年古刹折服。但是在上午的观察及与当地僧人的交流中,小队成员也发现了寺庙文物存在一定方面的损坏,如大多数大殿上沿的壁画由于年久缺乏保养导致一定程度的色泽暗淡,尤其是弥勒佛殿;寺庙内的木质材料和存放于壁橱内的经书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蚀现象,同时针对壁橱内的经书,他们认为其历史价值远远超过经书所记载的内容的价值,而现在科技的发展水平完全允许我们用更好的仪器更妥善的保管这些文物,而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寺庙工作人员的认同;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西宁,来到塔尔寺参拜,由此带来的人流量过大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尤其像一些双层的殿堂,是由木质材料搭建而成,过大的客流量会对材料造成过大的压力,因此他们认为为了让子子孙孙都能更好的感受到这璀璨文化的结晶,塔尔寺可以考虑在一定程度学习莫高窟采用一定的限流政策。
在塔尔寺中,社会实践小队也欣赏了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壁画、酥油花、堆绣。不同地区的文化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结晶,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情况类似,塔尔寺三绝也面临了一定程度的传承难题。此行,社会实践小队也将通过对青海、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为文化的传承出谋划策。
时间很快到了下午,社会实践小队成员马不停蹄地从塔尔寺奔赴青海湖,对青海湖及其景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青海湖被誉为“西部的明珠”,著名的诗作者仓央嘉措与青海湖有着密不可分的情缘。偌大的湖面上荡漾着碧波,时不时有几只鸟掠过湖面,营造出祥和宁静的生态氛围。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一直去维护这样和谐的生态环境。在他们的实地调研中,他们发现景区内的观光车仍有较大柴油尾气,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慢性破坏;此外,在沿青海湖畔行走的时候,他们注意到部分湖岸的浅滩区域污染较为严重。他们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游客表示这可能只是水质问题,大自然很快能净化;但经过小队成员认真地考察后发现水中垃圾和污染物较多,烟蒂、废瓶盖、包装纸随处可见。基于此,小队认为一方面景区应大力发展电动观光车,另一方面除了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之外,景区也应时刻提醒游客注意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不要随手丢弃垃圾,污染湖水。
小队成员在结束当日的调研后组织开展了一次讨论会,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青海省带来了巨大的改善,但所存在的细节问题还需要相关景区进一步解决。同时,大家也觉得通过此次社会调研,能够加深对遗产保护、生态保护的认识,也衷心希望本次调研能为美丽的西部带去一些改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5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