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自强思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红色寻访,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 作者:贺佳乐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贺佳乐)2023年7月19日,“自强思源”社会实践队6名调研组队员带领2位“红色记者团”学生前往位于五眼泉镇拖溪村的宜都红色故事馆和胡敌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寻访课”,本次课程旨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探寻英雄印记,传承红色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回顾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伟大复兴立下的不朽功勋,凝聚奋进力量,激励全体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

图为“自强思源”社会实践队与学生在红色故事馆前合影留念。

红色故事馆和胡敌烈士纪念馆所在的拖溪村是胡敌烈士的故乡,宜都市五眼泉镇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围绕胡敌的故事将“一人、一馆、一院、一路、一村”串珠成链,打造一条红色文化旅游路线。

宜昌红色故事馆由宜昌市史志研中心、中共宜都市委主办,五眼泉镇党委、宜都市史志研究中心、宜昌史志馆共同承办建设,是宜昌市首个红色故事馆。馆址位于拖溪村村委会、胡敌烈士纪念馆旁,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馆内展厅面积约150平方米,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2年11月完成布展。馆内展出不少宜都儿女的英雄事迹,例如宜昌早期共产党员胡敌、红色女特工卢维芬、宜昌第一任市长刘真等。该馆以宜昌党史故事系列连环画《峥嵘岁月》为主要内容布展,取材宜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一万多字的文本和230副原创绘画,按历史脉络分50集实行情景再现,辅以同系列视频《慧“话”党史》,系统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宜昌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夺取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

图为“自强思源”社会实践队成员参观宜都党史故事连环画展《峥嵘岁月》。

在宜都红色故事馆内,“自强思源”社会实践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一幅幅党史故事连环画中,通过一段段详略得当的讲解介绍、一幅幅精美生动的党史故事画作、一件件历史留存下的革命实物,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改革中拼搏奋斗的光辉岁月,从峡江星火到宜昌革命播火者董必武,从胡敌热血践初心到当阳瓦舍起义,从敌后抗日游击战到宜昌六一八血案等等。队员们仔细观看每一幅画作,使用手机扫描巧妙嵌入画作中的二维码倾听一段段党史故事,从共产党员们前赴后继的拼杀历史中,从那段波澜壮阔的动荡岁月中感悟到红色革命精神的伟大。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初心不变,砥砺前行,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只为心中信仰,为求中华人民之自由,为求中华民族之崛起而无私风险、无惧牺牲。

图为“自强思源”社会实践队与学生在胡敌烈士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胡敌烈士纪念馆由胡敌故居改建而成,2019年4月4日竣工于拖溪村委会旁。纪念馆前有一个小型的胡敌烈士纪念广场,沿台阶拾级而上,便是广场正中央的胡敌烈士铜像。铜像表情严肃,目视前方,庄重又肃穆。铜像旁立有中国共产党党旗和入党誓词,旗面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徽底色为红色,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火红字句映照着革命烈士的赤子丹心,与党旗相得益彰。

走入纪念馆内,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打倒土豪劣绅”的大型画像,以冠英小学与群山为背景,农民与知识分子团结起来,高举着“打倒土豪劣绅”的横幅,手握刀枪,随时准备战斗。而后队员们移步至厅内,观看了一段胡敌烈士的生平介绍视频,随着讲解员的步伐,通过一段段详细的文字了解胡敌烈士的生平事迹感受其人生的坎坷波折,观摩他留存下来的故居遗物感受历史的厚重。

大家注意到有一幅关于学生过桥的画与我们来时所见到的一座桥十分相似,询问讲解员后得知由胡敌出资便利当地学生上学的“胡敌桥”仍然存在于拖溪村,我们来时见到的那座桥正是它被保留下来的一半。薪火相传,红心闪耀,胡敌烈士当年出资筑造的桥支撑起一位位大山里的孩子的求学梦,如今我们来到这里,走到那座桥上,也承担起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行的使命与责任。

图为“自强思源”社会实践队成员与学生在“胡敌桥”上的合影。

红色寻访,挖掘红色资源,跟随红色足迹,丰富红色实践,领悟当代青年的使命,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58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苏州大学“寻·访”实践团探寻大山深处的苗族文化
苏州大学“寻·访”实践团探寻大山深处的苗族文化为积极响应“青春遇见贵州,感悟多彩魅力”的三下乡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贵州籍在苏大学生的一份力量。7…
“星火燎援”探索东亚古人的演化,解密神秘历史
(通讯员 李肃阳)为揭开东亚人类进化的迷雾,神秘的面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星火燎援”暑期支援实践团队在支教之余于7月16日前往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遗址地,他们汇聚了热爱历史文…
实践路上|数字生活连线,共筑智慧乡村。
乡村老人数字健康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清风拂山岗团队为贯彻落实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了解山东省乡村数字化的现状和发展程度,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清风拂山岗社会实践团队于7…
安徽学子返家乡:青禾相助,营养启航
安徽学子返家乡:青禾相助,营养启航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而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状况关系到个人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
叩问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叩问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暑假期间,为探寻宿州红色印记,学习红色革命故事.7月2日,安徽工业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赴宿州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红风队”在宿州萧县蔡洼开展以”重温革命历史,探寻红…
“特色课程进乡村,教学相长结硕果”三下乡期间他们这样将青春力量注入乡村教育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方针。近日,岭南师范学院“3+2”融合社会实践队结合队伍专业特色,将特色课程带入广东省湛江…
志愿服务公益团于八阵图广场协助举行文艺汇演活动
活力盛夏,青春无限,暖阳照耀天空,暖风抚慰人心。西南石油大学志愿服务公益团于6月25日在八阵图广场协助唐家寺举行文艺汇演。本次文艺汇演由唐家寺社区举办,旨在提升社会大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丰富娱乐方式…
体育赋能促成长
上面的图片是志愿者教孩子蹲踞式起跑,志愿者讲解了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要求:一、站位,前脚距离起跑线一脚半,后脚距离前脚脚跟一脚,然后自然蹲下,虎口向前,双手在线后撑开,双手距离约与肩同宽。二、预…
河南工大学子三下乡之“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铭记百年征程,坚定百…
青医学子三下乡:医路有我,助梦远航
作为社会发展新生力量的广大青年学生,崇尚“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干之间搭桥建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累实践经验。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好每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