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璀璨的文明历史上,洛阳总是被赋予许多的传奇色彩,神女挥袂成云,佛光普照盛世,玉笛华章牡丹香。五千年历史文明,十三朝代际更迭,洛阳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洛阳,是历经三大浩劫仍屹立的在天下之中,交汇着历史与现代气息的全国文明城市。琼楼玉宇古迹在,游人熙攘牡丹香,为了了解更多的古城文化,感受历史的温度与厚度,我们一行人于七月二日启程前往洛阳,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
博物馆是文化的窗口,更是古城千年历史的见证,为了真正走近这个千年古都我们来到了洛阳博物馆。物华天宝,“河洛文明”展览陈列的3000余件馆藏折射出千年帝都的荣光与辉煌,让洛阳文明发展的脉络更为清晰。浮光掠影间,不仅被文物的精美所震撼,更深切的感受到历史的深处文明是有温度的。
近在咫尺的文物,是一个个微小的个体,却是有热血的,是能激起我们情感的,是能让历史看起来离我们并不遥的。透过那些精美的纹路,透亮的玉质以及动人的名字,我们好像也能看到历史真实存在过的痕迹,历史的兴衰,时代的更迭,人物的饱满生动、有血有肉,它向我们还原着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
图为调研队员记录洛阳博物馆内的周王城旧址分布图
同邻周王城,还有不得不提的天子驾六遗址,遗址成馆,馆并不大,但里面的陪葬车马坑却让人一眼震撼,讲解员激动的说那是对周王朝礼制的最直观印证。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它究竟是有着怎样的意义才能被称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但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我的疑惑终于渐渐解开。
文献记载的不一致使学者们很长时间内不知谁是谁非,六马驾车的发现却足以解开谜团,印证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天子驾六”之说。不仅仅是这份真实,在这份印证后没有被人们看到的,还有文物工作者对历史的坚守,一波三折的挖掘工作,冗长繁杂的上报流程,其中的困难我们难以想象。
从来文明的延续之漫路长且艰难,河洛文明以及更多中华历史文明的盛现于世离不开一群人的坚守,是考古人每一次的小心翼翼,是文物修复者的十年如一日,是工作人员讲解文物时如提及孩子般的自豪……是他们的坚守,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与厚度,也让我们体会了一节文化传承生动课。
图为调研队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对“天子驾六”陪葬坑的讲解
在本次调研之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除了像文物工作者一样坚守初心,我们作为普通学生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做好传承文化,接下来的研访之旅告诉了我答案。
那天温热的午后,我们脚踩在磨得光滑的石板上,边走边想间就来到了丽景门,一直到我们走进这座被神灵庇佑的连当年日军都攻不下的城门,看到里面的商铺里坊鳞次栉比,气象万千,比当年更热闹,更有烟火气。我才真正意识到河洛文明的遗存并没有被忽略,它以另一种方式融入到了百姓的生活里,曾经的皇城里,旧梦依旧在,但更安稳,更有盼头。
在洛阳这座古城里,,文明被以另一种方式赓续,流淌在我们亲切的记忆里。自北向南的天堂明堂,应天门,定鼎门…让人梦回武周时期东都洛阳城的壮丽重威;几十里外,白马寺、关林庙、龙门石窟……修缮完好、香火旺盛,游客络绎不绝,藏在古建筑之后的洛阳人敬神的态度被尊重包容。
现代作业技术的进步完善让历史文化完美融入生活,无论是古建筑的重现眼前,还是博物馆里体验触摸屏的体验互动,都让我们对历史文化更感同深受,这是新时代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兼容。历史文化的种子本就根植于新时代的土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该是敬而远之、高高在上的,我们应该主动贴近传统文化,让它存在或传播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焕发出中华民族基因里的熟悉认同感。
图为调研队员体验博物馆内的互动屏
旅程的最后下午,我沿着天街极目远眺,历史恍惚成记忆,我只看到眼前的千年古都正日新月异,欣欣向荣,不禁感慨万千。
洛阳的研访之旅,无疑是我最贴近历史文物古迹的一次,我看到它们以一种静穆的方式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巨变,这让我如此深切的感知到历史的深厚与鲜活,也油然而生对温情与敬意。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学子,更作为一名“椽承”人,我也更明确到了自身的责任与方向。也许前路漫漫,但我会端正守正创新的态度,努力听到社会公众对文物的“喊渴声”和“探索欲”,紧跟技术前沿,文化热点,努力让文物走进真实生活,让文物与人民群众达到“美美与共”,让文化的优越性激发性激发民族基因里的文化自信。同时,坚守初心,砥砺自我,增强专业能力努力为文化传承出一份力。
我们相信,传承不断,“椽承”不断!(通讯员 柴添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58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