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理学子三下乡:走进临洮,调研非遗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网定西7月16日电(通讯员 宋睿英水玲)7月16日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乡村非遗‘洮宝’” 社会实践队调研了临洮县双联村乡村振兴项目基地,对该基地的建设特色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分析,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响应了国家号召。
走进临洮,走进双联村
在甘肃有这样的一个网红村庄,墙上挂满了农耕工具,走进双联村如同走进了“农耕文化博物馆”。双联村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是甘肃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它采取文旅融合、升级产业的思路,打造农耕民俗文化牌,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目标,以“干净”“朴实”“乡土”“生态”为追求,突出乡村原貌,以“古驿站文化”为主,注重保留原汁原味,融合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马家窑文化,打造乡村记忆工程,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推进文明乡风,共建美丽乡村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大力整合资源、平台载体,围绕“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为主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创新推行了“村规民约+积分量化管理”机制,设立了村规民约监督委员负责的积分管理考核,明确了全体村民和在村居住及经营的外来人员行为准则,通过入户宣传指导等方式引导群众改善不文明生活习惯,美化居住环境,形成邻里互助、团结有爱的文明乡风。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巾帼家美美化家园”等文明实践活动,以乡风文明助力移风易俗,真正实现了文明实践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标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稳步推进,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美丽乡村已经形成。
抢抓全县沿洮文化产业带和马家窑洮砚特色小镇建设机遇,双联村谋划建设了“狄道乡韵”美丽乡村项目,设置了“锄禾”“饮水思源”“为人民服务”等多处景点,以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方式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搭建了有利平台。
近年来,双联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抢抓省、市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有利时机,依托区位优势和“狄道乡韵”景区,探索推行“村企联营”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打造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为一体的“文旅融合·产业升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让走出贫困的双联村再次蝶变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颗新的明珠。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体验“新乡村”。
双联村——“农耕文化博物馆”
走进双联村如同走进了“农耕文化博物馆”,家家户户焕然一新,那些弃之不用的物件被有心的收集起来,从低矮房屋到各种摆件,无不展示着临洮人农作,生活时的场景。
村庄的墙壁上是一大看点,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下,平日里不起眼的墙壁变身为博物馆站台,或悬挂着各种农耕工具,或绘有民俗图画,或展示田野生活,每一面墙壁都不一样,共同组成了开放性的博物馆。
这些墙壁每一个都有主题,比如“木犁强”,悬挂的是从各个农户家中收集而来的木犁,这些木犁已经被社会淘汰,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不过沧桑的外表下却记录着乡村生活的变迁,具有时代意义。
双联村——“体验狄道乡韵”
除了农具,墙壁上还有各种老物件以及各种陶器,选择陶器的原因是因为临洮是马家窑文化的发源地,形形色色的陶器代表着临洮厚重的历史渊源。走进双联村,极具特色的便是那在 建筑墙壁上的马家窑彩陶装饰,伴随着视线的上移,屋脊上的脊兽通通用马家窑彩陶进行了替换。
村庄还收集了一些拴马桩,顶端是 佛像或狮子像,拴马桩是古代农村殷实人家的象征,主人骑马回来,将马拴在石柱上,有的人家 门前放置两三个,以为着马匹多,代表着主人家实力雄厚。
目前双联村已经建设成为以太极养生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闭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民俗村。双联村村等获得临洮县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移风易俗教有基地等荣誉称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58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