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为汲取文化精华,祭孔承袭先辈品质,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衔接点,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2023年7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最后译公里”文化双创实践队来到青岛市少海孔子六艺园进行实地研学,体验儒家风貌浸润的传统文化,挖掘“六艺”文化的神韵魅力,探索学习精神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实践队来到孔子六艺文化园的正门前,首见的是牌坊对联上的刻字:複杏壇展六兿,温諸經頤少海。汉高祖时期规定祭天先祭灵星,但宋代以后这种祭天的礼仪转而用来纪念孔子。繁体十二字也显明了六园的定位,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人民文化自信。放眼望去,纵经常年日晒雨淋,石牌坊仍然充满历史古韵,纹路清晰可见。
跟随着儒风浸润留下的文化足迹,成员们漫步园区。众展馆皆为矮屋建筑,木质色调,古色古香,纵列交错,低调不扬,有一种岁月静好的烟火气。除了基础的观文品史的参观类项目,六艺园的“活”就在它设有许多体验馆,像古代入学仪式—入泮礼、成人礼体验、手工茶饼制作、非遗剪纸及陶艺这种“高大上”的项目都可以得到沉浸式的体验。观光过程中,成员们一同来到了泥塑馆,以目为镜,捕捉文化产品的生活化表现,亲自参与体验创作的乐趣。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如灿烂星河般的宝贵财富,是民族记忆的活性延伸与人类文明的历史瑰宝。其实文化本身并不枯燥,通过创新的形式和趣味的表现手法,将旅游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相结合,积极创造融合创新的空间,乘好文化“回暖”这股热潮。和孔子六艺文化园一样,文化相关的产业部门纷纷行动起来,“活”化文化展现形式,产生创新的交流模式。许多文博场所乘文化热势免费对外开放,通过提供现场教学互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全国若干地区举办营业性演出吸引民众宣传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像安塞腰鼓、胶州秧歌等非遗文化正在以年轻化的视角,全新的艺术形式进入大众生活、融入现代生活,延续其代代相传的历史文脉。形式虽不同,都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大众体悟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味,达到文化与人人精神共通、心心相印的境界。
邂逅文化发展新机遇,文博看展、观光游园等活动在近些年频频“冒头”,越发的成为国家的重点培植的文化产业项目,国风国潮热正在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速度成为旅游新波风尚。“旅行+刷博物馆”“旅行+游园”“旅行+看展”等文化向活动成为大众出游的新选择、新倾向。尤其新冠疫情阴霾弥散,文旅融合被赋予新动能,向着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方向转变,呈现加速融合的特征。这一模式热潮的涌现给游客们带来更加细致的体验,由最初的“游山玩水”单一的出行状态向更多元的“游玩与文化体验”并重的double方式转变。坐在馆内古学堂体验传统讲学的成员们正在接受着文化的洗礼,体验着古今的穿越之旅。古色古香的桌案、飘着墨香的砚台,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牵针引线”,激发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活力,创造出灿烂辉煌文化市场发展的新气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爬多级石阶即刻抵达孔子像脚下。孔子像雍容大度,谦卑有礼,站在二十余米高的巨型像前,队员们感受着圣人文气所给予人的强烈心神震慑,感慨着这举手投足间的圣人智慧。六艺文化园一游,让我对文化创新有了新的认识。以孔风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精神之气氤氲文化宝藏,形与意完美相结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交融,这一传承与创新的巧妙权衡又何尝不是一种融合创新呢?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审察文化时局,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表现形式上的革故鼎新都在推动着文化欣欣向荣。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碰撞,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是时代抛出的必答题,而唯有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生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明灯”点亮时代的万里长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60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