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高西沟村生态治理模式及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探索总结新时代背景下的“米脂模式”,为加快乡村振兴的进展提供可借鉴的模板。2023年7月17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烽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开到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开展“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在驻村干部及村民的引领下来到高西沟龙头山,也是总书记走过的地方,并参观了水保生态教育基地,在一系列的实际体验与感受中找寻高西沟村是如何在黄土高原上手写绿色传奇故事的绚丽篇章。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米脂县高西沟村考察,在龙头山察看高西沟村梯田、淤地坝、水库、经济林、生态林,听取高西沟村生态治理情况介绍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路子走的是对的;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总书记道出了这座“老典型”村庄的“创业”真谛,那就是始终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切美好生活和对幸福愿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跟随着驻村干部,实践队员们前往龙头山的顶部,这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站立和眺望过的地方。到达高西沟龙头山山顶上,一眼望去,山谷间果园、林地、梯田、淤地坝错落有致。这里处于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形,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可是真正站在这里俯瞰整个高西沟村,尽是一片绿色、生机勃勃、井然有序的像是走进了江南一般,已然是另外一幅场景,给人以感动和莫名的幸福感。
实践队员们站在龙头山上一边视线紧跟着驻村干部所指向的地点,一边听他分享非常多的关于高西沟村“神奇”的故事,而这些“神奇”故事都指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从水土流失到水土保持,在一个陕北小村庄所开展的生态治理建设实践,是如何成为如今一个山河富饶之地,是如何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评价的“全国生态治理样板”的呢?
其一,便是离不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领导,离不开高西沟村领导干部的积极引领。高西沟村一直坚守着这样一句原则,那就是“要入党,必须种满一百棵树”,这不仅是对于当地党员领导干部的考验,更是体现了高西沟村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高西沟村建设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的决心。从曾经的十年九不收、天大旱到如今的绿色“小江南”,离不开高西沟村的党群建设始终谨记党的教诲、谨记总书记的教诲。其二,是全体高西沟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是靠他们勤劳的双手一点一点不断奋斗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高西沟村全体人民都“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经历过提水担土、打坝种树的生活,最终做到了绿色覆盖率达到70%,也做到了修好一亩田,就用好一亩田。从“三三制”土地利用模式到逐渐调整为“三二一模式”:林、草、粮所占面积比为三二一,这正说明高西沟村人民的智慧,根据实际的自然条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田则田,也是如何成为总书记所说的“全国生态治理样板”的原因。
在龙头山上,实践队员们可以看到770亩的基本农田;看到大片的经济林,其中有大片扎着白色防雹网的山地苹果树;可以看到供给农田的水库。在水保生态教育基地,实践队员们看到高西沟村生态建设一路走过来的艰苦与光辉历程,听到讲解员介绍曾经的高西沟无人、无草、无树,到如今成为“陕北小江南”的高西沟,一切是那么神奇,那么感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西沟村人民更加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总书记的教诲,持续巩固生态治理成果,不断书写黄土高原上的绿色传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68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