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探史略迹,译鲁魅力”暑假社会实践队伍于7月10日在山东省聊城市展开双语游译活动。为推动聊城历史文化传播,实践队参观了中国运河博物馆,了解了运河古都的运河文化;寻访了景阳冈的“水浒”故事;感受中国三大明楼光岳楼的历史积淀;踏入大宅门品尝东阿阿胶的独特风味…为创新聊城历史文化的传播途径,实践队采用双语模式和线上线下的途径,线上用微信公众号便于世界各国友人了解,线下采用双语与中外友人交流,有力的向弘扬了聊城“古运河的新发展”。
寻水城之美,探水城之史
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聊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长达400年之久,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江北一都会。”作为运河河畔的古都,聊城也孕育出了独特的运河文化。为响应“两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曲阜师范大学“探史略迹,译鲁魅力”暑假社会实践队参观了坐落于聊城市的中国运河博物馆,踏过了古运河的河道,翻阅了大量历史典籍,走访了聊城人民的家,并通过与聊城人民深刻交谈领悟了运河文化对聊城人、聊城历史、聊城经济、聊城文化的重大影响。实践队踏过全国仅存一处的临清钞关,硬山建筑,青色灰瓦屋面,所见所到所闻都在极尽的诉说当时运河两岸的繁华,明朝中叶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余两,多于京师崇文门关税,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走过“馆庙一提”结构的陕山会馆,聊城清代的繁荣映入眼帘。仰望中国三大明楼之一的光岳楼,我们感受到了聊城雄伟的一面;人们都说:“水上威尼斯”的水是柔的。乘小船在东昌湖驶过,杨柳依依,微风拂面,这确实是聊城在展现它极致的温柔。
因水而生,以水而兴。运河作为一条纽带,带动南腔北调,曲艺杂谈,饮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没美食。在此次寻访过程中,实践队员品尝了很多聊城当地的特色美食。外脆里内的“琉璃丸子”滑嫩的“高唐老豆腐”;有着“黄金丝”之称的“魏氏熏鸡”;香味扑鼻的“清真八大碗”;外酥里嫩,揉杂着氤氲面香的“吊炉烧饼”;滋补瑰宝“东阿阿胶”;色泽金黄、内外有油、皮酥里嫩的“沙镇呱嗒”…。说到“呱嗒”就不免想到,做着“呱嗒”的“呱嗒店”老板给我们讲述的有关“呱嗒”的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此地,见一摊贩正在制作呱嗒,感到很稀奇,变文地方官员,此是何物,地方官员觉着此物俗名不太文雅,加之乾隆皇帝有到处题字、命名的爱好。为哄皇帝开心,地方官员回答,此物无名还请皇上此名。乾隆皇帝看摊贩制作时,摔在案板上的“呱嗒”之声很有趣,随后便说到:那就叫做“呱嗒”吧,地方官员和摊主自然是千恩万谢。从此,这种叫做“呱嗒”的小吃便在聊城流传开来。
发运河古城之新,译运河古城之事。
聊城是一座映照在湖光水韵中的城市。聊城是一座行走在典籍古迹中的城市。聊城是一座浸润在礼义大道中的城市。实践队员,游历了《水浒传》“武松打虎”的地点“景阳冈”。观看了记录在大宅门里的情尘往事。寻访过季羡林先生的故居,走过“孔繁森纪念馆”“马本斋纪念馆”,使得实践队员感受到聊城这片土地上深厚的红色文化。这般的聊城事,如何让我们不心动?
相约两河明珠赢在江北水城,为传承与弘扬聊城文化,扩大感受聊城文化的受众,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探史略迹,译鲁魅力”实践队,采用新媒体传播,利用线上线下的双途径进行传播,利用学院优势进行双语传播。创立了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多篇双语原创且图文兼备的推文,令人耳目一新。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发。实践队线下采用口口相传,同国内外人员进行交流,将自己在聊城的所得所知所见,通过多重需要讲述给不同的受众;线上实践队注重双语传播,意在尽可能创新聊城文化新的传播途径,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文化信心,提高民族自豪感,提高聊城文化的传播力,进而增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百舸争流逐浪行,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如果说古城的文化是聊城的底蕴,新城的新发展是聊城的未来。曾经,聊城漕运商贩络绎不绝,“帆樯如林,百货山积”,是鲁西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今聊城是每天输出高品质蔬菜超过200万斤的中国蔬菜第一市。奋进中的聊城,期待予您灿烂的文化,奋进中的聊城,期待与您共享富集资源。奋进中的聊城,期待与您共享文化盛宴。 讲好聊城故事 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充满活力的新聊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1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