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7月17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枫火志愿者赴陕西市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存了解到该地的经营模式,并采访当地党员,同时还在园内进行清理,提高生态园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高西沟村将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实践团成员深入高西沟村,采访了当地已经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解了高西沟村的党群建设、生态产业建设及生态治理成果。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高西沟村从1965年开始,经过了打坝、修梯田、植树造林这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终于实现了“梯田层层绕山头,座座坝堰锁住沟,坡地林草盖被子,沟渠打坝粮囤子”的美好愿景。高西沟村从之前的“山上是光秃秃,沟底是洪水流,十年九旱九不收”到如今的全国保护水土示范园,这背后的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帮助和当地农民的艰苦奋斗。随后,老人也为我们讲述了高西沟村特有的“高西沟精神”。他讲到,高西沟精神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扬的是延安精神。从毛泽东主席开始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江泽民的再创秀美山川;胡锦涛的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是在提倡绿色生态。而高西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扬“高西沟精神”,努力进行水土保持、建设绿色生态产业,终于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
高西沟始终重视环境建设。首先是水土流失治理。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181.35万亩,建成淤地坝3.4万座,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669条,治理水土流失8.16万平方公里,年均入黄泥沙量由1999年的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全省森林覆盖率由30.92%提高到45%以上,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生态环境呈现“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其次是防沙治沙。全省157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森林覆盖率由1.8%提高到34.8%,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60%以上。在几十年的防沙治沙实践中,各地探索出了“前挡后拉”、“沙障造林”、“飞播治沙”等多种方法,涌现出了石光银、牛玉琴等一批治沙英模和造林大户。
此前,高西沟村已建造完成千亩标准化果园,发展滴灌技术,引水上山,苹果产量因此提高了20%,并由政府出资完成防雹网架设工程。为帮助村民销售,高西沟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让“高西沟山地苹果”在市场上价高又畅销。随着总书记考察高西沟村,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了。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配备了四辆旅游观光车。去年9月以来,累计接待观光游客和研学人员1058批次6万余人。高西沟人这样规划未来:以高西沟村为原点,让高西沟村的生态建设模式可复制、可推广,连点成线带面辐射推动周边二十几个行政村,由浅绿向深绿转变,让绿色更深、绿意更浓,生态效益更加显著。
夕阳西下,余晖温柔地洒在田间小路上,山峁间传来高亢的小曲:“陕北有个高西沟,我家就住在沟里头,奔小康立潮头,家家户户乐呵呵,好日子还在后头……”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应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以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为初心,发挥青年力量,挥洒青年汗水,用青春风华书写使命担当,并号召更多青年人投身到对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建设中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2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