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外学子三下乡:高西沟的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作者:郝月圆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7月17日,西安外国语大学枫火志愿者赴陕西市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存了解到该地的经营模式,并采访当地党员,同时还在园内进行清理,提高生态园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高西沟村将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

实践团成员深入高西沟村,采访了当地已经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解了高西沟村的党群建设、生态产业建设及生态治理成果。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高西沟村从1965年开始,经过了打坝、修梯田、植树造林这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终于实现了“梯田层层绕山头,座座坝堰锁住沟,坡地林草盖被子,沟渠打坝粮囤子”的美好愿景。高西沟村从之前的“山上是光秃秃,沟底是洪水流,十年九旱九不收”到如今的全国保护水土示范园,这背后的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帮助和当地农民的艰苦奋斗。随后,老人也为我们讲述了高西沟村特有的“高西沟精神”。他讲到,高西沟精神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发扬的是延安精神。从毛泽东主席开始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江泽民的再创秀美山川;胡锦涛的西部开发、退耕还林;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是在提倡绿色生态。而高西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扬“高西沟精神”,努力进行水土保持、建设绿色生态产业,终于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

高西沟始终重视环境建设。首先是水土流失治理。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181.35万亩,建成淤地坝3.4万座,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669条,治理水土流失8.16万平方公里,年均入黄泥沙量由1999年的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全省森林覆盖率由30.92%提高到45%以上,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生态环境呈现“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良好态势。其次是防沙治沙。全省157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860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森林覆盖率由1.8%提高到34.8%,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60%以上。在几十年的防沙治沙实践中,各地探索出了“前挡后拉”、“沙障造林”、“飞播治沙”等多种方法,涌现出了石光银、牛玉琴等一批治沙英模和造林大户。

此前,高西沟村已建造完成千亩标准化果园,发展滴灌技术,引水上山,苹果产量因此提高了20%,并由政府出资完成防雹网架设工程。为帮助村民销售,高西沟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让“高西沟山地苹果”在市场上价高又畅销。随着总书记考察高西沟村,慕名而来的游客更多了。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配备了四辆旅游观光车。去年9月以来,累计接待观光游客和研学人员1058批次6万余人。高西沟人这样规划未来:以高西沟村为原点,让高西沟村的生态建设模式可复制、可推广,连点成线带面辐射推动周边二十几个行政村,由浅绿向深绿转变,让绿色更深、绿意更浓,生态效益更加显著。

夕阳西下,余晖温柔地洒在田间小路上,山峁间传来高亢的小曲:“陕北有个高西沟,我家就住在沟里头,奔小康立潮头,家家户户乐呵呵,好日子还在后头……”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应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以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为初心,发挥青年力量,挥洒青年汗水,用青春风华书写使命担当,并号召更多青年人投身到对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建设中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2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声系民族,语通未来——“民族之声”调研团云南线下调

在祖国的壮丽山河中,云南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多元的民族分布,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推广的重要阵地。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怀着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sqm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威海)“民族之声”调研团内蒙古实践纪实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传递文化的火炬。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对于促进各民族交流、推动教育公平和实现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少数民族…… sqm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查看全文 >>

声系民族情,语启新征程——“民族之声”调研团湖南实践

声系民族情,语启新征程——山东大学“民族之声”调研团湖南实践纪实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传递文化的火炬。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对于促进各民族交流、推动…… sqm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学院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网讯(记者丁紫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月13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扎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以检查促规范,以分享促提升”我院商务英语教研

为深入推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保证教学秩序良好运行。4月2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在406办公室开展期中教学质量检查…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与校长有约”读书游园会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与校长有约”读书游园会2025年4月22日至23日,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周末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六)

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社区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传递青春正能量,4月19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学生前往东昌府区柳…

最新发布

体验夏令营的厨子生活
【山东大学电气学院管宁07月21日讯】(通讯员:管宁)“请选择您的角色”——本文将带领大家走入蒲公英“萤烛”队厨子的第一视角。07:00和煦的阳光并没有轻柔地唤醒沉睡的我,新的一天并未翻开篇章,打破这寂静…
二师学子三下乡:毕业典礼圆满结束
大学生网报荆门7月30日电(通讯员黄丝雨)2023年7月28日上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京鸿志愿服务队第一分队,在京山市鄢河村顺利举行了毕业典礼。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意味着暑期班的孩子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迎接他…
三下乡|特色英语课
首先,学好英语有助于我们掌握更多权威有效的资讯,建立起认知中的“信息差”。其次,学好英语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从不同的角度拥抱和认识世界。最后,通过学习英语,理清语言背后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提升自…
山水精灵科学助农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7月19日,山水精灵科学助农实践队经过了五日的泉州德化之行,从泉州德化返回厦门,为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此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队员们领略了“中国陶瓷之乡”泉州德化的秀丽…
湘莲振兴之路当应从“小”做起
湘莲振兴之路当应从“小”做起2023年7月28日上午10:00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韶山暑期乡村振兴帮扶团来到湘大社区为社区的小朋友们进行关于湘莲知识的宣讲。上课前,宣讲人左钧元先为小朋友们介绍本节课的大致…
三下乡|实践感悟
在三下乡的日子里,我有着很多的感慨,有生活上、有心理上、有文化上、有知识上……在这些日子里,我看着孩子们的可爱、农民的早起晚归、教师的恪尽职守、大山的高不可攀、未来的无限希望……说不辛苦是假的…
南职学子三下乡:探索产业园与农庄的创新之路
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学生群体和乡村基层层间的流动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谐的社会互动。2023年7月7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乡村振兴,‘智’造未来”社会实践队联合南宁市西乡塘区忠良村…
志愿服务进社区 清洁家园暖人心
为积极响应高等院校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志愿者“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更好地为群众办事实。2023年7月10日,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暑期实践】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开展“助推乡村特色产业,擘画时代振兴蓝
为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调研乡村产业振兴成功经验,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助推乡村特色产业,擘画时代振兴蓝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于7月10日走进“中国大蒜第一镇”——徐州邳州市宿羊山镇宿羊…
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7月20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项目团队一行人来到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为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队员们走进杨家沟,从绿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