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韵”,赓续五老“情”
——浙财学子赴千年古城枫林探寻“五老”精神
体味“五老”精神,唤醒榜样力量,书写青年担当。日前,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品枫里古韵,寻林中锦绣”实践服务团前往永嘉县枫林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当地的非遗文化为线索,通过实地走访、对话“五老”人士,挖掘“五老”故事,展示“五老”风采,弘扬五老”精神,并凝聚青年力量。
一段故事,一种精神
“我始终觉得,我应该为家乡做些事情。”这是温州枫林南拳传承基地的徐会长在交谈中对初心的回答。实践服务团成员在与徐会长的交流中了解到,这个传承基地是一个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有80名成员。他们通过向学校推广武术和为外界提供公益班的方式传授枫林南拳。有些教练务农,有些外出打工,但为了传承枫林南拳,他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免费授课。这群人凭着对武术文化的热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武术的精髓。
(图1徐会长接受实践服务团采访 实践服务团成员徐语羲摄)
在布袋龙舞的传承人黄老师处,实践服务团了解到布袋龙舞是一种祈求神龙保佑及时风调雨顺、四季丰收的重要形式。黄老师告诉实践队员,随着时代的变迁,他对布袋龙舞做了一些创新改进,以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他为了增加舞蹈的表演频率,不再焚烧用过的龙首,还将龙头上的蜡烛换成了灯,降低了火灾和受伤的风险,并使其更符合现代特色,却不失流传已久的韵味。黄老师对于布袋龙舞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布袋龙舞中,并不断寻求创新,只为让布袋龙舞走出四壁之外,展现在更广阔的天地。
(图2传承人接受实践服务团采访 实践服务团成员徐语羲摄)
当实践服务团踏入徐定超纪念馆时,迎接他们的是一位老人正在打扫卫生,他就是徐定超的后代徐展东。徐爷爷迫不及待地向他们介绍徐定超的事迹。徐定超,字班侯,一生充满坎坷和挫折,但他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忧国忧民,廉洁自守,充满仁爱之心,关爱后辈,并兴办医学和教育事业,联合温州的孙姓家族创建了数百所学校。作为徐定超的后代,徐展东一直致力于宣传徐定超的事迹和精神,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在多年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终于建立起徐定超纪念馆。对于未来,徐展东表示:“我希望徐定超的事迹成为永嘉乃至温州的一张名片,让更多人能够传承他伟大的精神”。
此外,实践服务团游览了枫林镇的“定月公馄饨”、“沙岗粉干”、“铁器铸造”、“圣旨门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与传承人交谈,成员们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震撼,也深受传承人坚守和无私奉献的感动,深刻体会到了“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的意义。
一方讲台,一种传承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五老”精神,实践服务团在枫林镇文化中心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课堂。“温州南拳是浙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拳术。作为广大民众长久以来钟爱的健身项目,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成员向孩子们介绍了温州南拳起源、站桩、手式等知识,孩子们也聚精会神地倾听。紧接着,成员们拿出超轻粘土,让孩子们挑选心仪的颜色,捏出他们眼中的温州南拳形象。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选择粘土,开始揉捏,塑造出各种形状,再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不一会儿就完成了独一无二的在打温州南拳的小人。
(。图3非遗课堂照片实践服务团成员徐语羲摄)
实践服务团通过非遗课堂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温州南拳,领略了它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此外,这种形式也为温州南拳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渠道,传承和发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对南拳的兴趣的种子。
“五老”精神是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对意志力的坚定凝聚,对思想道德的升华和人格魅力的体现。本次社会实践使得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弘扬“五老”精神的重要性,并坚定了在教育引导青年健康成长方面传承中国精神的责任接力棒。
(图4实践服务团合照 实践服务团成员徐语羲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2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