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徽州之行中,我们来到了云贤研学基地,跟随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了解和学习了又一项非遗文化项目——草木染。
草木染,是一种利用大自然中自然生长的各种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来对被染物进行染色的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我们所熟知的《诗经》中“青青子衿”、“绿衣黄裳”等诗句描述的就是植物色彩的提取和应用,记载下了草木染在我国早期历史中最为浪漫的一笔。时至今日,草木染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被保留下来,可谓是人类染色历史的活化石。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虽然这种染色方法叫草木染,但是染料不仅仅局限于植物,有的可能是从矿物中萃取而来,如朱砂、赭石等。无论怎样,使用的全部是纯天然染料,遵循“原生态、原材料、原技艺”的三原原则,接触自然,制作出纯天然的时尚艺术品。
染色最关键的第一步便是建缸了。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沤蓝法制靛。蓝靛的制作常于每年的夏季进行,首先将采来的蓝靛草放入大缸或专设的“蓝靛井”里沤泡五六天,待泡蓝靛草的水呈深蓝色并且有腐烂的腥味时,将蓝靛叶渣捞出,再撒入适量的细石灰粉并用木棍使劲搅动直至水面浮起大量的绿色泡沫,然后用芭蕉叶或野芋叶遮盖,以防止下雨被雨水冲坏。两天左右后,石灰和蓝靛水化合沉淀,把上层的废水舀出倒掉,下层的蓝靛汁凝固结成稀粥状,这样蓝靛染料就制作完成了。
再而便是染色的方法,我们学习的是常见的扎染方法。扎染,顾名思义,就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结系、捆绑、缝扎,然后放进染液中进行染色的方法。这种染色方法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植物染色不均匀,植物上就会出现独特的图案纹样,也正是这些独特的图案使得织物给人一种简洁大方之感,从而具有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我第一次接触扎染是在大一上学期,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有幸体验过小方巾和布条的扎染,使用的是具有开盲盒性质的任意折皱扎法,成品效果差强人意。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是一条比较大围巾,于是我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扎法:捆扎法、扎结扎法、夹扎法以及渐变法。
再而便是将扎好的织物放进缸中染色了。放进缸中浸泡五分钟左右后拿出,将多余的染液拧去,因植物染料具有氧化性,刚从染液中拿出来是呈黄绿色的。待其颜色变蓝后再次浸入染液中,重复上述步骤。我总共染了三次最终呈现的是普通的蓝靛色,如果想让颜色更深一些就得反复多染几次。染完后先用清水洗掉多余的染料,再用白醋浸泡两分钟左右,而后又过一遍清水,拧干后晾置于阴凉处,一件草木染作品就完成了。尽管最后我的作品与其他队员的作品相比稍逊了些,但我通过亲身体验草木染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古法技艺魅力。
相比于化学染料,草木染从大自然汲取丰饶色彩,给予我们与自然的良性循环,让我们回归自然。虽是寻常草木,但通过古法技艺的传承也能染就独一无二的斑斓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2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