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历过疫情时代的人,相信你对 “囤药”一词一定不陌生。现如今我们处于后疫情时代,一些居民由于恐慌心理,仍旧会选择购买大量药品储存家中。但是你知道吗?在战争年代,我国医药物资是十分匮乏的,盘尼西林(早期的青霉素)等药物严重短缺,许多浴血奋战、身患重伤的战士们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药物供给而壮烈牺牲。
2023年7月6日,烟台大学药学院“朝药夕拾”实践队就此课题开展了实践调研。
由于实践队前期联系到的抗战老兵不便于接受线下采访,就采用了电话咨询的方式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在提到用药情况时,老兵们异常激动,“护士会给我们几个伤员用一瓶药,物资严重匮乏,常常手术时没有麻醉剂,全程几度昏迷。”“要辗转各地,一大批的战士会因为水土不服或者当地水不卫生导致腹泻,这类治疗药物供给不能满足我们所有人,很多战友都是强忍着痛苦作战的。”抗战老兵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药物的短缺,用药的紧张,同时我们也被战士们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深深地触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与学习。历史不应被遗忘,它理应被铭记,我们也要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感悟、引领启发。
之后,实践队前往了西轸格村和东轸格村,通过采访村中老人,了解六七十年代的用药状况。
图为实践队采访村中老人 阮先凤 供图
通过采访实践队了解到,由于大多数村民不愿意长途跋涉走出村庄,况且也没有钱去大医院看病,一个名为“赤脚医生”的职业群体促生。村民们反映到赤脚医生大都出自于本村,他们随叫随到,服务热情,很多都是不分昼夜得上门救治。但是由于条件有限,使用的药品一般只有止痛消炎针剂、红汞、碘酒、阿司匹林等。不过很多赤脚医生为了增加帮农民治病的药品,减少农民的医药负担,会经常上山采集中草药或者自己种植一些药植。但由于大多数赤脚医生只接受过短期的医疗培训,所以在面临一些疑难大病时也无能为力。有些村民尽管知道自己的病症,但仍会因无药救治而丧失生命。
这是五六十年代,再提起现在的用药状况,实践队在村民的眼中看到了光芒,他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现在的满意,实践队也不禁感慨社会的进步为百姓们带去了更多健康福祉。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过往乡村,当时的用药紧张无不与现在的囤药热潮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很多居民是因为恐慌心理、防患未然,但是这些所囤药一旦未被及时使用,超过保质期限,就会造成价值流失,倘若未被正确处理,还会引发生命健康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所以今后“朝药夕拾”实践队将积极向群众引导健康用药知识,增强群众对后疫情时代的信心,化解群众的危机感,避免舆论推波助澜形成的囤药风潮。
最后“朝药夕拾”实践队建议大家自备药品够疗程即可,切记过量储存,避免过期失效,要学习安全用药知识,充分认识过期药品的危害,定期检查家庭小药箱,发现过期药品主动交到附近的定点回收药店,保障健康用药环境。
图为实践队前往乡村 申晓雨 供图
回首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以小我之力,躬行药品绿色之风。烟台大学药学院“朝药夕拾”实践队将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笃定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4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