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山东7月19日电(通讯员刘滕莘)
2023年7月兰州理工大学“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于甘肃省庆阳南梁镇展开对于非遗“南梁腰鼓”的调查研究。
南梁腰鼓是甘肃庆阳地区的一个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特色文化的结晶之一,为了更好好的研究、保护这个文化,“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以下简称调研团)决定前去当地进行实践调查。
本次社会实践于2023年7月正式进行调研团去了南梁腰鼓的发源地——甘肃庆阳南梁镇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团深入农村,深入到了传统文化氛围最浓厚的地方,希望可以了解到最详细准确的南梁腰鼓的相关传统文化。在考察过程中,调研团发现,村中最熟悉南梁腰鼓的大部分为老者,村中的老者向我们介绍了各种南梁腰鼓的基本知识,包括南梁腰鼓的由来、形式种类、打法等基本信息。之后调研团又去采访了当地的腰鼓队。去学习一段南梁腰鼓。甘肃庆阳的腰鼓队历史悠久,很受当地人欢迎,据说腰鼓表演场面宏大而热烈,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根据当地人民了解到,南梁腰鼓也叫场地鼓、打腰鼓,是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单人也可多人击打,打起来声势浩大,具有浓厚的黄土高原风情。调研团通过在当地腰鼓队进行南梁腰鼓的学习了解到,南梁腰鼓的基本动作包括缠腰鼓、过裆鼓等几十种打法,步伐多种多样,根据步伐和动作的组合,使得整段南梁腰鼓雄浑强健,潇洒舒展。经过几天的学习,调研团发现南梁腰鼓风格刚融并济。因为南梁腰鼓打起来分为武鼓和文鼓,文、武各有千秋。文鼓是以扭为主的腰鼓表演形式。重扭轻打,重在抒情,将内心的喜悦用扭表现出来,扭得自在、能得适中、扭得恰到好处;武鼓是以打、踢、跨、跺等为主的腰鼓表演形式,动作要求刚劲有力、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南梁腰鼓是黄土与艺术的融合,是特殊的艺术表演。所以南梁腰鼓可以刚劲有力,雄浑敦厚,也可以欢快流畅。
根据当地人透露,南梁腰鼓起初是用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成民间的娱乐活动。庆阳南梁腰鼓和陕北腰鼓一脉相承,是汉族典型的民族舞蹈,之后当地人民根据自己的环境,才使得南梁腰鼓发展成今天的这个样子。据说腰鼓表演可以有上千人进行,再相见、在山头、在原野上的南梁腰鼓动作豪迈粗矿,刚进奔放。展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独特的地方特色。
调研团之后走访到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向其询问南梁镇当地对于南梁腰鼓的保护政策,并得到了详细的答复,当地政府表示,保护传统文化一直是当地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南梁腰鼓。作为本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之一,当地政府采取了包括加大在群众中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门的南梁腰鼓学习课程等保护手段,并且当地还会定期开展南梁腰鼓表演。
之后调研团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并弘扬南梁腰鼓这一历史文化,开展了南梁腰鼓进校园计划,鼓励当地校园将南梁腰鼓加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领略到南梁腰鼓的独特魅力。然后调研团采访了几个在学校学过南梁腰鼓的学生,调查南梁腰鼓的受欢迎程度。学生表示:“一到下课他们就在操场上领设备、打腰鼓。因为人很多,所以场面很震撼。”当地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教育全过程,这种宣传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根据调研团采访,在“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项目中华池县南梁列宁学校有过300人的腰鼓展演活动。随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南梁腰鼓已经成为华池县列宁学校的特色品牌。华池县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这些项目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市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2019年,南梁腰鼓被庆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些年,为了保护像南梁腰鼓这样的非遗,当地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类似此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像南梁腰鼓一样,使其重回大众眼中。
通讯员:刘滕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5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