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轻抹俗河岸,晚风悠悠吻湘莲。甜甜山歌倾乡恋,水墨湘潭雨如烟,江山胜迹无限好,今落眼眸不虚传。”
新编雷剧《清端小传》,讲述了清朝年间四大清官之一陈瑸的一个传奇故事。康熙五十三年,陈瑸被破格录用,出任湖南巡抚职,在履新途中,他遇上湘潭县县令王爰溱的出行阵仗,并耳闻目睹其欺压、敲诈、祸害百姓、勾结乡霸草菅人命的实情。最后,陈瑸痛下决心惩治恶吏乡霸,为朝廷设官分职、激浊扬清做出卓越的贡献。
在雷州市开放大学举行的座谈会上,栀阳团队的师生,见到了该剧的剧作者之一杨孟老师,聆听了他发表的高见。他说:“关于陈瑸的雷剧,大戏比较多,比如谢团长他们剧团表演的新编历史雷剧《台湾知县陈瑸》,在国际上拿了大奖。所以,我们只能从小戏上做文章。如果要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展览,大戏不能经常演出,有些不方便,只能由小戏来,按脚本来把故事梳理好,框架做大。”
杨孟出生于1973年5月,中共党员,系雷州市东里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雷州市作家协会会会员、雷州市雷剧艺术研究会前任秘书长、湛江戏剧家协会会员。他本人爱好文学、音乐,特别钟情诗歌、散文、本土文化之雷剧雷歌,其诗歌、散文、雷歌作品在各大网站大量发表,著有《碧波红莲》《闽姑从军》《六郎告状》等六本雷剧大戏,剧本《碧波红莲》曾在湛江市、雷州市获奖并超一百场演出。其中革命小戏《江姐》选场参加广东省开放大学展演获金奖,现代小戏《送亲人》参加湛江市百姓微宣讲电视大奖赛荣获金奖,革命小戏《东海仔起义》参加湛江市艺术季展演获银奖,励志小戏《因为有爱》获湛江市“紫荆花”大赛铜奖。2022年湛江市“紫荆花大赛”中,小戏《送亲人》和雷州方言歌《赞春风》两个作品皆夺金奖。
《清端小传》的雷曲作者陈聪,向大家热情解说雷剧的音乐、唱腔,并在现场进行即兴演唱。从他的动作与神态,既可以清楚地看出音乐、唱腔,在雷剧表演中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同时,也流露出他们对雷剧事业的一往情深和无比自信。抒情的音乐、传统的唱腔,荡人心魄,令人无比陶醉,加之与陈瑸事迹相结合,让我们的师生更是无比动情。
陈聪是雷州开放大学(雷剧唱腔音乐)的客座教授,从事雷剧唱腔音乐设计与雷语方言歌曲的创作,雷剧的代表作品有《江姐——黎明前的歌声》、《东海仔起义》、《因为有爱》、《送亲人》等等;雷语方言歌曲作品有《赞春风》、《思亲》、《思君》、《妈妈的酒》、《农家乐》等等……
雷州市开放大学在雷剧进校园方面,起步早,措施得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老校长郑保书和几位领导,都付出过较多的心血,功不可没。郑校长曾经介绍过他的心得:“我校开展‘雷剧进校园’的有关活动,已经有四、五年了,先后到几所中学,去进行演出和教学活动,也有过培训;我校现在不仅有一个‘戏曲表演’(雷剧方向)的专业,还有两个业余剧团,作为本专业的实习基地。政府曾经拨款几十万,建了一个校内舞台,平时供师生们教学排练,还有校内的小型演出。”
骆教授对郑校长他们的言行,由衷敬佩,也深表赞赏:“你们在这方面,的确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卓有成效,也希望能够向你们多多学习!”郑校长谦虚地回答:“目前本地基层,还没有深刻把握(雷剧)进校园的实质,只是流于形式,政府和教育行政相关部门,支持的力度有待加强;我们只是基于情怀,通过展演比赛等活动,在自觉地做一点实质性的推进工作,让雷剧文化真正变成校园文化,这条路还非常漫长!”
开放大学的办公室吴灏主任表示:“我们很多有关雷剧的项目,都已立项,许多雷曲作家制作了众多精品曲目,但是,目前雷剧演出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他们学校打算将这个剧本,交给雷州市雷剧团,由他们来搬上舞台,既有合适的演员,又有丰富的经验,还可以节省一些服装道具方面的费用。谢团长非常感谢学校的信任,表示通力合作,只要相关的经费落实到位,有绝对的信心,演绎好这一部新编的陈瑸戏……
谢团长和剧团的党支部书记李德民,曾经抽出时间,慰问“栀阳”团队。他在闲聊中,谈到骆教授创作的新编历史戏曲《罗湖与苏子》筹演的问题。该剧的故事梗概:宋绍圣四年(1097),苏轼在广东惠州任上,被一贬再贬为琼州别驾、儋州安置,途经雷州,巧遇其同贬在此的弟弟苏辙,盘桓一月有余,留下一段情义深重的传奇故事……
这个剧本,由雷州市雷剧团申报,入选“2022年湛江市文艺精品生产扶持项目”之后,因为没有启动资金,迟迟不能落地。今年春天,雷剧《陈瑸》荣获双奖之后,为地方剧种走向世界,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前不久,省委和湛江市委宣传部及文旅部门,派人专程下来考察调研,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对苏东坡这个戏非常感兴趣,引起了高度重视,而且拨款五十万元,支持他们尽快搬上舞台。但由于资金不够,在聘请导演、改编剧本、编配乐谱,以及服道化和音响、灯光、布景、人员工资等方面的预算,还需要200万左右的资金,缺囗较大,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他们打算继续向有关部门汇报呼吁,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加大资金扶持的力度,同时准备采取招商引资、入股合作的方式,两条腿走路,看看有没有社会各界人士,愿意参与这个项目,实现合作共嬴,以便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全力以赴,抓紧时间进一步运作,看来成功有望……
岁月失语,为石能言;薪火相传,方能永存。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努力下,得以一脉相承。历史因铭记而不衰,文明因传承而不灭,青年人身为华夏子孙,更应该接过非遗文化传承的接力棒,谱写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6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