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4日,兰州理工大学本次实践旨在以南梁腰鼓为载体,展现黄土高原特色乡村音乐,重走故地观新貌,切实观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活动。
南梁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队于2023年7月14日前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实地考察。南梁腰鼓,顾名思义是系在腰间的鼓。它也叫场地鼓、打腰鼓,是秧歌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一人单打,双人对打,多人群打。表演人数不限,也可数百数千人同时打。表演时,由打击乐(鼓锣镲)和大杆唢呐伴奏,具有浓郁的黄土高原风情。刚劲有力、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南梁腰鼓是黄土与艺术的融合,是特殊的艺术表演。此次实践活动对南梁腰鼓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第一天,实践队走进乡村进行采风,对南梁腰鼓的传承人们进行了采访,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南梁腰鼓在当地的历史意义以及精神文化。之后进入了当地校园进行采访,华池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培训展演活动在华池县列宁学校持续开展。培训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和著名腰鼓教练,对南梁腰鼓表演的复杂动作内容进行分类分解、分级分布在适龄学生中传授传承,达到校内学生“人人会打腰鼓”的普及程度,目前,南梁腰鼓在列宁学校已经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星火文化的重要载体。随后又参观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历史的画卷在我们眼前慢慢展开,城门楼上镶嵌着陈云同志亲笔提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让我百感交集。实践队次日进行腰鼓编排,成员立足南梁镇广阔的乡村资源,取景乡村田间、列宁小学、南梁革命纪念馆,着力打造富含红色革命精神,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音乐微团课。让更多人参与和了解非遗文化,进一步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图为实践队在列宁小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瑞睿摄。
图为实践队在南梁革命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晟凯摄。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留在我心中的那抹红色的南梁精神没有消失,西北人民的热情豪迈仍然在我心中久久不散。此次实践活动让我深感荣幸,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切身走进乡村,去体会非遗文化真实的面貌,通过南梁人民的视角展开一幅幅绚丽的历史画卷。乡村音乐用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乡村振兴发展绽放出别样的光芒,为乡村振兴道路铺出更广阔的道路。正是通过这种响亮的方式,中华子女才能不断奏响属于中华非遗传统文化的艺术华章。而我们作为年轻的新一代更肩负使命,讴歌属于这片土地的红色精神,传承这独特的艺术文化。南梁那片蔚蓝的天空和腰鼓上随风飞扬的红色布带始终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南梁子民,也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如何保护好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时刻遵循习近平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的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习主席讲,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独特的表现力。创造力和感染力,展示了源远流长的独特的生产生活风俗。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基因,承载着特色鲜明的民族记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民族发展的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耕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 具有多重作用和价值,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为振奋乡村精神提供强大动力。传承南梁腰鼓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
图为实践队在南梁革命纪念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晟凯摄。(通讯员:刘瑞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6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