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威海市裕红祥丝绸文化馆。裕红祥丝绸文化馆始终坚持“文化—让丝绸飘起来”的理念,将已经失去记忆的威海老纩丝车和老木丝织机从民间挖掘出来,现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走进文化馆,我不仅了解到古代北方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兴盛历程,目睹从养蚕到纩丝再到织绸的过程,还亲自动手操作缫丝机,体验草木染的乐趣。
说起丝绸,很多人首先想到南方。其实,早在 2000 年前的汉代,威海市便开始养蚕历史,只是与南方不同,威海市以养殖柞树上生长的柞蚕为主,有“中国蚕在山东,山东蚕源威海”的说法。至清末,以“裕庆东”“日升(红)祥”“德源祥”为代表的老字号绸缎庄逐步发展壮大,它们便是获评“山东老字号”和“威海老字号”的“裕红祥”的前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创造性转化中激发“非遗”活力,在创新性发展中打造齐鲁魅力,山东以“两创”强引擎,让“非遗”走出“深闺”。
多年来,“裕红祥”秉承推陈出新、精益求精的理念,在丝绸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笙路蓝缕,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技术,将原本作为服饰使用的丝绸开发创新出文旅产品和文创产品,将威海的丝绸文化带向世界。“正是有了威海千年养蚕史的滋养,才成就了如今的裕红祥。裕红祥丝绸文化馆馆长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积淀,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技艺和内在精神。我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丝绸的发展起源和历史沿革与变迁,以及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
作为当今的大学生,我们从自己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青年人成长获取全面文化知识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从大学生的视角来看待如何让非遗“活”起来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非遗文化的知识和技能,还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与传承人和艺术家的交流我明白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积极参与各种关于非遗文化的活动和课程,不断学习和体验不同的非遗项目。同时,我也将努力传播和宣传非遗文宝贵化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就能够共同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底蕴,通过寻访和体验不同的非遗项目,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非遗文化的知识和技能,还明白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积极参与各种关于非遗文化的活动和课程,不断学习和体验不同的非遗项目。同时,我也将努力传播和宣传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一起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流传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7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