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大学“寻访福闽文化,传承千年智慧”社会实践队赴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人员讲解、剧团后台调查、观看演出、个人访谈等方式,实践队成员切身体验从幕后到台前的闽剧表演全过程,感悟非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魅力。
据悉,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之一,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队在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门口合影。 剧院工作人员 摄)
深入剧团·闽剧发展历久弥新
下午六点半,实践队于福州市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集合参观闽剧介绍展厅。一进入展厅,映入队员们眼前的是两行书法字体“厚德艺,勇率先”,想必一定是无数剧院先辈用身心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底蕴,并在一批批时代新人中发扬成长、历久弥新。沿着工作人员的脚步,队员们相继了解到剧院的历史沿革,诸多优秀闽剧表演前辈,还有受到专家、观众认可和喜爱,随时光流逝而沉淀下来的赞誉,如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等。闽剧历经400多年的沧桑,而今沐浴在改革开放这一大气候、大环境中,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自1953年成立以来,岁月的洗炼,时光的打磨,使剧院的发展令人瞩目,取得的骄人成绩,为闽剧艺术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心和支持闽剧事业,曾提到“闽剧要振兴与繁荣,必须造就一种人才迭出、后继有人的局面”,广大青年也应紧跟总书记步伐,感受闽剧,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图为剧院工作人员为队员们讲解闽剧发展历史。 范欣辰 摄)
(图为闽剧院经典剧目展示。 刘焕宝 摄)
随后,工作人员带领队员们参观剧场舞台幕后布置状况,老中青演职人员们都在有条不紊进行表演前的准备,包括饰品、妆发、服装、道具等等,令大家耳目一新。狭窄的空间内,却蕴含着典雅且磅礴的涓涓能量。
(图为化妆师为表演人员化妆。 刘焕宝 摄)
(图为工作人员用榆树皮黏液梳理妆发。 刘焕宝 摄)
欣赏演出·感受闽剧文化精髓
下午七点左右,实践队队员们陆续在清新雅致的舞台下就坐静候表演开始,伴随着一阵清脆爽朗的乐器合奏,演出开始了。当日表演剧目为《情缘安泰河》,其前身为剧目《荔枝换绛桃》,是具有福州特色的中国式悲剧的典型,被誉为福州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荔枝绛桃爱恨真,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成了福州西湖的一个美丽传说。
在两个半小时的表演中,实践队队员们无一不陶醉其中,台上的演员们个个神采飞扬,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优雅婀娜的身段,精致细腻的妆发,婉转清亮的嗓音,一诗一词,一言一行,如涓涓河水一般,娓娓道来,为台下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剧场内掌声连连。
(图为《情缘安泰河》闽剧表演片段。 刘焕宝 摄)
闽韵流芳·传承中华非遗文化
演出结束后,实践队有幸见到国家一级演员周虹院长,大家深入交流闽剧的内涵与底蕴,畅聊各自观看闽剧后的切身感受。周虹院长谈到,闽剧是福建省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合多方面之美,有闽剧伴奏展现的音乐之美,有闽剧唱词蕴含的诗词之美,有闽剧演员妆容服饰之美,有表演中演员言行举止所体现的舞蹈之美,有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之美,还有闽剧剧情真善之美。对外乡人来说,有助于大家了解异乡传统风俗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对本土人来说,有助于大家坚定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信心,为保护闽剧优秀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图为实践队与周虹院长交流的照片。 范欣辰 摄)
此次实践经历让实践队明白:非遗文化在当今互联网的冲击浪潮下并未消沉,每一位传承人都在用自身几十年的奉献与努力坚守这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据了解,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近年来还不断引入年轻演员,增添青春活力的同时,还利用新兴技术不断推动闽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实践队全体队员将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非遗文化之闽剧,矢志不渝做传统文化的支持者、保护者,传承中华血脉,坚定文化自信。
(图为闽剧表演结束后演员与队员们合照。 剧院工作人员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78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