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保非遗文化 促乡村振兴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作者:孙晟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传,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非遗可以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开始将非遗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创意设计中,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还能够通过电商、京东、淘宝等大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输出到国外,扩大了乡村产业空间和市场范围。

我们所前往的南梁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梁腰鼓的传承地,南梁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地带,是西北高原的红色地标,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铸就的“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延安精神的本土源头,在中国革命精神的谱系中有着根和源的重要地位,代表着中国革命在西北的成功,是党的思想、理论的源头活水之一,蕴含着强烈的人民性、实践性、革命性和时代性,为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在前往柔远中学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教学习腰鼓的击打以及演奏方式。腰鼓历史悠久,声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腰鼓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形成了独特而完美的演绎形式、套路打法、艺术性、艺术体系和动律特点,孕育和激发了“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腰鼓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高度契合和统一,成为民族精神的活标本。腰鼓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美的艺术性,它不单是一种取乐红火的娱乐活动,而且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和民歌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腰鼓在流传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彪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体现出陕甘地区人民的豪迈与粗犷的精神面貌。

这更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他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更代表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它是一种厚重的文化继承,他也是一种持久而独特的文化经验,更为人民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及文化认同感。

总之,非遗与乡村振兴是联系密切的,非遗保护与振兴乡村产业经济是双向促进的。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时我们更需要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只有通过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使得乡村文化焕发更加灿烂的生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80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种下小小石榴籽,绘出民族团结花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团结我践行”三下乡实践团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活动。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孩子…
走进南梁腰鼓 感受红色文化
7月14日,兰州理工大学“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实践队乘车前往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开展了“南梁腰鼓”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调研活动。南梁腰鼓是甘肃省庆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心共绘中国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团结我践行”三下乡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童心共绘中国梦”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独特而有意义的体验…
“经彩青年”扎根沃土,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
守文化根脉,展时代新篇
7月14日,兰州理工大学“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实践队乘车前往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开展了“南梁腰鼓”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调研活动。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
南梁腰鼓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契合
七月十四日,兰州理工大学“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一行人,前往红色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开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梁腰鼓”保护与传承情况的实践调研活动。南梁镇位于甘肃…
“三下乡”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第一次参加教育类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了解到现在农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我们把知识用于实践,觉得新奇有趣的同时也感到意义非凡。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它给我带来的深刻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下乡:携手未来,提灯前行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下乡:携手未来提灯前行中国青年网十堰7月4日电(通讯员张国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星火燎援志愿服务队前往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中心小学支教2了,在过去的两天里,志愿者们用心准备了各…
湖北学子三下乡:感受社会
今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日子早已远去,回顾起来,至今任历历在目,感触良深。在这次实践中我们不断经受锻炼,在短短的十二天里,其活动内容之丰富,场面之感人,百姓之热情,都让我们青年志愿者难以忘怀。当…
安徽学子三下乡:传承新四军精神,争做新时代青年
中国青年网芜湖7月7日电(通讯员韩琪)7月3日安徽工业大学赴新四军旧址纪念馆实践队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新四军第三支队纪念园参观、了解繁昌保卫战的历史过程,旨在了解繁昌保卫战中更多英雄人物、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