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南梁腰鼓 感受红色文化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作者:孙晟凯

7月14日,兰州理工大学“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实践队乘车前往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开展了“南梁腰鼓”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调研活动。

南梁腰鼓是甘肃省庆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财富。习总书记曾这样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就尤为重要。

南梁,位于甘肃庆阳市华池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北高原上的一片红色热土,中国革命的历史重镇。这片红色热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在这里落脚,之后红军北上抗日从这里出发。甘肃南梁孕育了革命,它的光辉历史必将镌刻于中国革命史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壮大为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

在到达南梁镇后调研队首先与当地政府取得了联系,了解当地的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并联系到南梁腰鼓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取得必要支持。次日我们拜访了南梁腰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向其求教,了解了南梁腰鼓的历史以及其中蕴含着的红色精神。在传承人铿锵有力的动作中,我读到了曾经革命红军面对强敌永不言弃的精神已经努力拼搏、抗争到底的决心。

我们对南梁腰鼓进行了求教学习,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原本僵硬的动作也变得自然起来。加上即兴的摇头摆尾、抖肩颤胯的激情发挥,显得整个舞蹈雄浑强健、潇洒舒展、高潮迭起。我们又观看了表演队的表演。我看到了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了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以及用其生命与力量歌颂土地、展示力量的精神。更感受到了南梁精神的“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十六字箴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延安精神的本土源头,在中国革命精神的谱系中有着根和源的重要地位。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民族若是片森林,文化就像阳光、雨露和土壤,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内涵极其丰富,从语言文字到饮食服饰,从家风民俗到节庆乡愁,从婚丧嫁娶到待人接物,从英雄传说到歌诗乐舞,耳濡目染、以文化人,渗透于国家、民族的全部社会生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着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滋养,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发展如此之快的当今社会,如何保护文化,如何发扬文化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80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传中华文化,通古今未来
中国青年网菏泽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遗产,包括中国特有的思想、价值观、艺术形式、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等。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在2023年暑假期间…
反暴制暴,“未”爱护航,
普法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而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家庭的和谐影响着社会稳定。反对家庭暴力不仅是单个家庭的问题,更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
反家庭暴力,护未来之花
一直以来,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案件中,部分行为人施暴手段残忍,持续时间长,具有…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种下小小石榴籽,绘出民族团结花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团结我践行”三下乡实践团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活动。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孩子…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心共绘中国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团结我践行”三下乡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童心共绘中国梦”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次独特而有意义的体验…
“经彩青年”扎根沃土,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
保非遗文化 促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
守文化根脉,展时代新篇
7月14日,兰州理工大学“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实践队乘车前往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开展了“南梁腰鼓”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调研活动。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
南梁腰鼓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契合
七月十四日,兰州理工大学“鼓动乡村”—南梁腰鼓文化传承实践调研团一行人,前往红色革命老区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开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梁腰鼓”保护与传承情况的实践调研活动。南梁镇位于甘肃…
“三下乡”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第一次参加教育类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了解到现在农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我们把知识用于实践,觉得新奇有趣的同时也感到意义非凡。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它给我带来的深刻影响却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