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绿”产业齐发展,乡村振兴开新花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作者:范嘉荣

今年暑期,安徽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开展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由商学院组织了一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们于7月21日至25日走访了六安市裕安区、霍山县、金寨县等地开展暑期红色文化、推普、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当地政府编写红色书籍,收集民间故事,传承历史经典,弘扬老区精神。把地方文化挖掘出来,社会力量凝聚起来,让人们在体验中追忆历史,激发斗志,拼搏前进,坚持重新走好红军路。

红绿共促,助产业振兴

在实践期间,队员们通过走访了裕安区,霍山县,金寨县等地,深刻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为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当地政府都会编写红色书籍,收集民间故事,传承历史经典,弘扬老区精神。把地方文化挖掘出来,社会力量凝聚起来。让人们在体验中追忆历史,激发斗志,拼搏前进,坚持重新走好红军路。与此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做好红色文化宣传工作,坚定不移的说好本镇的红色故事,使总体营造一种讲红色文化,谋红色发展,做好红色旅游的浓厚气氛。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列宁小学推普授课。范嘉荣摄。)

紧接着实践队员相继前往了绿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结合的示范村——红石岩村、沙岗店村。两个村庄都充分发挥村集体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通六安瓜片从采摘到销售上下游通道并成功培育黑木耳、萝卜等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打造了集种植、生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红石岩村更是在毛竹加工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产业上游对于原材料毛竹的采集征用大量本地的劳动力,产业中游对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加工,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产业的下游对接生产出来的竹筷子,牙签,烧烤签等为主要的木制销售产品,其也是红石岩村主要收入之一。此由此实现了红石岩村的产业多元化,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大美六安更是同时拥有山区、丘陵、平原三大地形区,具有丰富的绿色资源。蓝莓种植基地、樱花溪畔景区、万亩竹海、万亩油茶基地等都体现着新时代因地制宜所带动的产业多样化发展。这是实践队员用脚步去丈量的新农村。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万亩油茶基地。郝慧琳供图。)

携手共谈,促动推普进程

25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来到了六安市乡村振兴局,与乡村振兴局和安徽工业大学的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座谈会回顾了本次暑期实践队所做的工作。一是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当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研活动。实践队在裕安区、霍山县、金寨县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调查,摸清这几个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三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此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宣传活动。

实践队全体成员衷心感谢安徽工业大学及六安市的相关领导,搭建了很高的平台,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当地领导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解答,让团队成员受益良多。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还年轻,正见证了一场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通过这段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更加坚定的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将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以信心凝聚力量,以实干谱写华章。

实践的最后也希望国家能够把三下乡活动把组织活动与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既抓住当前效果,也考虑长远利益,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三下乡”,常下乡;把“送”与“用”结合起来,在“用”字上着力,在提高效果上下功夫;把“送”与“建”结合起来,在往下送的过程中,着眼加强阵地队伍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影。范嘉荣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81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开、张世豪、刘熹晔、于和湉和张吉臣通过一组详实的PPT,向在…… 韩孟昀 河海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寻非遗泥塑火种 燃文化传承之光”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让非遗泥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月23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追遗·寻艺”滨州小分队于滨州市河南张村开…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弘扬自强,传递关爱
中国青年网十堰6月27日电(通讯员钱海涛)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6月26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助梦者-爱之舟…
走进南疆,提升教育
2023年7月5日下午四点半,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童心港湾,暖心助学”教育帮扶团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金银川路街道滨水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在7月15日结束活动。7月5日下午团队成员抵达滨水社区后…
童心相遇,剪纸传情
7月11日,我们与同学们今天的旅程由“剪纸课堂”开始,是一次与欢乐童心的相遇,进一步强化对美育培养,提高乡村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帮助乡村同学们在“美”的滋养下更好地成长。紧抓对儿童教育的需求,培…
安徽学子三下乡:“赓续红色血脉,讲述红色故事”暑期社会实践在南京
只要不背叛人民,永远依靠人民,我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就一定会有出路。——1945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7月26日,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参观红色基地队来到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开展主题为“赓续…
护航成长之路 “典”亮法治未来
为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效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23年7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萤火探兴”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省菏泽市,深入当地中学,积极开展了多项普法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小队成员为同…
文化遗产守护者,汽院“星火燎援”实践队投身考古调研
关注社会焦点,落实法治启蒙
当前局势下,未成年法治教育的贯彻落实刻不容缓,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有利举措。然而经调查,当前我国未成年法治教育形势并不乐观,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有上升趋势,这一问题说明了我国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不…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验民俗活动,感悟民族力量
为了深入了解土家族和苗族的丰富民俗文化,并切身感受民族的精神力量,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团结我践行”三下乡实践团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社区龙潭古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文化…
武汉学子三下乡:绘画心中家园,编织青春理想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郑钊敏)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关政策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26日去往九…
守护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洛阳历史文化的发展,2023年7月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分队以“文化传承,薪火椽承”之名前往洛阳实地调研。期间,调研队员先后前往多处文化展馆、历史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