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新思想|深耕后陈经验,探寻乡村幸福密码
为庆祝“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进一步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和“后陈经验”的两个重要批示精神,鼓励大学生深入乡村、社区开展环境治理、科普宣讲、社会调研、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创新样板,7月17日至21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千万工程”战略实践团赴金华武义“深耕后陈经验·惠民浙里乡村”实践队深入金华市众多乡村开展学习“后陈经验”,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与方法,调研新时代“后陈经验”与行业的有效结合路径,寻找乡村幸福密码。
水院学子三顾后陈经验发源地,学乡村基层治理扬后陈经验
7月17日,实践队对后陈村展开初步调研。后陈村作为千万工程战略的典型代表,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成为了全国农村发展的典范。在村里,实践队沿着石板路一路走访参观了后陈村村委会原址,同时也是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原址,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后陈村的8次批示。据悉,2005年6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后陈村调研时充分肯定这一制度探索,指出“这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方向肯定是正确的”,并将后陈模式提炼为“后陈经验”。19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后陈经验”由“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学习“后陈经验”,实践队来到后陈经验展示馆参观学习。展示馆位于后陈村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共分为五个展区,第一个展区陈列了“后陈经验”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第二个展区通过图片、实物和视频等形式展示了“后陈经验”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策略;第三、四、五展区充分展示了“后陈经验”在乡村发展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讲解员向实践队讲解了自2004年至今后陈村在“后陈经验”治理下的变化,随后实践队成员共同学习研读了《从“后陈经验”看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建设》的部分内容。
实践队随后来到了后陈村村委会对村委副书记陈军进行了采访,陈军书记说:“后陈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且是第一个首次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村子,有着开展旅游的充分条件。”同时陈书记向实践队说明了当前后陈村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
第二天,实践队满怀激情再次深入后陈村调研,实践队成员给后陈村暑期托管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环保科普课,通过这堂课,实践队希望孩子们了解污水的过滤并呼吁孩子们要养成“爱水、惜水、节水”的好习惯。随后实践队对当地居民以及创客街的入驻商户进行访谈。“现在的环境、生活越来越好了,国家对我们老人的福利真的很好!”这是实践队在后陈村走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后陈经验”诞生19年以来,乡村生活环境逐渐改善,村干部重视、关怀老人生活,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村民参与村庄建设和管理。在实施“千万工程战略”的过程中,后陈村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村民参与使得后陈村的发展更加民主、公平和可持续。而后实践队走访了在后陈村创客街上入驻的第一家供电公司驻点“电e家”,在驻点内工作人员向实践队介绍当地特色的新时代“后陈经验”电力服务队伍,让实践队成员感受到了“后陈经验”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和运用。
实践队三顾后陈村,调研“后陈经验”在后陈村的新时代发展,有幸采访了监督委员会主任胡欣伟,了解如何避免产生干部监督干部机制导致的监督不力问题。后陈村创新性地建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小组成员从村民中选取,尽量保证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当天,实践队碰巧赶上村民代表大会召开并荣幸参与旁听,沉浸式了解基层民主生活。村民代表大会是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重要方式,了解村庄发展情况的重要途径。
水院学子深刻体悟坛头村蝶变,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创新样板
实践队来到实现“坛头蝶变”奇迹的坛头村进行调研和访谈活动,亲身体会坛头村近十几年的发展,感受践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部署,“后陈经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曾有“烂河滩”之称的坛头村,如今已成为诗人笔下如诗如画的古村落。坛头村蝶变的背后,藏着武义这个山区县的乡村共富密码——“后陈经验”。
实践队进入坛头村,在村长朱鸿的引导下,实践队对“田庐”文创园、婺州窑体验馆等多处景点进行走访调研。走访过程中朱村长向实践队介绍坛头村的产业现状,了解到坛头村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坛头村学习并实践“后陈经验”,以党建为核心,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发展。随后实践队深入坛头村居住新区与老居住区采访居民,并很荣幸地采访了七十多岁高龄的优秀画家朱志强,退休的他毅然而然返回自己从小生活的乡村,通过自己的双手和专业知识以绘画的方式将儿时以及老一辈儿的生活方式记录下来,并建议实践队从文创产品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坛头村乡村振兴方案的设计。之后,实践队在婺州窑体验中心亲手体验婺州瓷器的制作,并接受了浙江日报记者的采访。
周三是坛头村村干部召开例会的时间,实践队十分有幸的采访了书记、村监委主任和村干部朱国如,详细了解“后陈经验”在坛头村的本地发展。可看到,坛头村作为首批深化“后陈经验”村务监督示范村,村名监督委员会制度体系逐渐成熟。实践队在坛头村借助《武义通史》、《武义县志》等书籍,查阅武义村庄的历史渊源与发展,随后来到坛头村湿地公园并一路从公园走到村后的后郭山,考察村庄现有资源情况,同时实践队采访商户以及游客对坛头村发展的看法,为坛头村乡村振兴方案搜集资料。
据了解,近一年,近年坛头村找到了生态修复和文化挖掘并举的突破口,持续推进艺术乡建工作,先后举办了举办数十场文艺培训、展览、演出活动,为坛头村民带来了家门口的艺术盛宴,放下筷子后,有展览、表演可看,有戏曲、诗会可听,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艺术素养得到了充分的提升,艺术浸润和熏陶,正潜移默化改变着村民的生活,大量大充满本土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活动和文化作品,充实和活跃在乡村文化空间,增强乡村自身文化造血功能,激发出乡土文化自信。坛头村励志探索走出了一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传奇之路。
水院学子调研走访移民杨岸村,学习奋进事迹强化实干践行
循迹溯源,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道路,实践队的最后一站是习总书记在2005年赴金华武义调研时考察过的另一个村庄——杨岸村。实践队在村党支部书记方克俭的带领下参观了杨岸村史展览馆、文化礼堂、企业厂房等地。方书记向实践队成员们详细讲述了杨岸村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杨岸村,是1965年因建造新安江电站从淳安千岛湖移民形成的村庄,村庄投资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标准化的农村社区。方书记骄傲地说:“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村视察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移民村,能建成这样好,不容易”。这是习总书记当年对杨岸村艰苦创业、励精图治、重建家园的重要肯定。
随后实践队走进村委会发现办公室旁的工作栏中罗列着十项年度计划,通过村委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其中的五项。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永远是考验村干部能力和村民积极性的重要关卡,杨岸村一直以来秉持着团结自强的精神,朝着共富共美的目标拼搏向前。
2023年,“后陈经验”发展了19年,已从“治村之计”上升到“治国之策”,全国各地相继学习“后陈经验”,村级民主监督机构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在全国推行的过程中,许多地方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石,探索出村务监督新方式和新途径,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后陈经验”展现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是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果的“大宝库”。在这座“大宝库“中,水院青年应争做深化”千万工程“领先人,把这些精髓要义学到家、学个透,学得炉火纯青。下一步,实践队要积极把发扬“千万工程”经验与开展主题教育相结合,与“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相促进,更好理解把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绘制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82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