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实践队,追寻红色记忆;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7月1日,冶金工程学院实践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5名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来到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以“追寻红色记忆,探索古城风情”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长夏炎天气郁蒸,难以盖过同学们洋溢的热情。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下午二时,实践队同学们到达渡江战役纪念馆的主场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只乘风破浪的“船头”和波光粼粼的“长江水”,五位战役总前委群雕矗立在馆前——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总前委运筹帷幄之姿,彰显出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 进入馆内,一幅巨大浮雕被呈现在成员们面前。经了解,这是《胜利之师》浮雕,展现解放军突破潜力江防、乘胜向全国进军的强大气势。随后团队跟随讲解员进入第一展厅:“战前形式”。在这里,看到众多由当时的报纸所制作的展板,陈旧的报纸记录着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打开历史尘封已久的记忆: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政治、军事、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绝境,共产党威望空前升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热烈拥护,解放区一片兴旺景象。在此情形下,共产党一边揭露国民党统治集团其和谈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一边要求人民解放军加紧渡江准备,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进入第二展厅“战役准备”。中央军委予1949年2月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栗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统一领导,准备与三四月间发起渡江作战,灭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在第三展厅:“突破江防”,了解到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主席和主导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集团的通知中心南京,渡江战役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随着脚步向前迈进,看到许多陈旧的手枪、还原的木制帆船,我军以劣势扭转乾坤,不畏艰险,最终渡过被视为天堑的长江。在纪念馆可以看到一面写有“天翻地覆慨而慷”七个红色大字的浮雕墙,墙壁两侧依次排列着几艘大木船,站在船旁,仿佛听见了战士们的呐喊声、划船声,看见战士们手持枪支,站在船头浴血奋战。第四展厅 “战役胜利”渡江战役历时42天,一举突破国民党宣称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共歼敌43万余人,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突破长江天堑,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实现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创造了重要条件,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五展厅 “人民支前”,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一位小姑娘在船尾奋力撑船,任凭枪林弹雨,目光从容淡定,毫无惧色。这是电影《渡江侦察记》中“刘四姐”的原型、安徽无为市刘渡镇马坝村村民马毛姐——而今,她是全国29名“七一勋章”获得者之一。战斗打响时,年仅14岁的马毛姐不顾个人安危,来回渡江6次,用小木船分三批将战士们送往对岸,并在自己负伤的情况下,救起多名落水战士。战役胜利后,她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称号并且在此次战役中涌现很多英雄人物,正如毛主席所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船划出来的”。第六展厅是英烈业绩展示部分,在整个渡江战役中,先后有2.5万余名解放军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涌现了一大批英模群体、战斗英雄和功臣。这些战士们倒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纵身死,英名常在。
经过这次参观深刻认识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安定和平的年代是英烈们用生命垒造出来的,青少年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也许这就是这次实践的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82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