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洛阳7月30 日电(通讯员 石嘉欣)德行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乃才干充分施展之基。古人注重养德,《左传》三“不朽”,以立德为最上,刘皇叔殷殷戒子,勿为小恶,积善成德,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今人依旧讲“德”,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的用人原则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当代青年追求自身发展,当立德广才,方成其志。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要培养人才,既要育智,更要育人。今社会,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化,各种价值间的交锋作战日趋频繁,使得人们对于德育越来越重视。于是,河南科技大学“风吹半夏,晗芒义教”实践团于7月19日来到安徽路小学进行支教授课,授课内容围绕德育展开,主讲人为石嘉欣。
图为实践团成员石嘉欣为安徽路小学小班学生进行授课。大学生网报通讯员石嘉欣供图。
首先,实践团成员石嘉欣为学生们阐释了德的定义和举例了关于德的名言,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 品德。 公德。 德行。 道德。 德性。 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学生们带着对德的理解也举出来关于德的名言,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对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讲解了近代、现代以及古代中国科学家及工程师的辉煌成就(如袁隆平、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等),解释科学家们背后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等,向学生传递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让学生在敬仰和钦佩中培养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建设了“科学家背后的秘密”系列课程,致力于培养小朋友们的传统素养与创新意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石嘉欣为安徽路小学小班学生讲解课程内容。大学生网报通讯员石嘉欣供图。
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来到了关于如何养成德的主题,实践团成员也例举了非常有意义的例子,例如:从改变自身的一些小习惯做起。比如在公共场所,一定不大声喧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不抢上抢下。把座位让给需要帮助的人,坐车时不翘二郎腿,不在车内吃东西,以免影响到他人、学会礼貌待人。平时向别人问路或者请教问题时一定要用礼貌用语,比如打扰您、请问、谢谢。无论别人最终是否真的帮到你,也要向别人表示感谢。平时与人交往时也要礼貌待人,才能充分体现个人素养,广交朋友等等。学生们都有颇多的收获,也列举了许多条想法。
最后,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实践团成员对学生们进行了提问,问题一:未来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问题二:你如何去实现呢?同学们积极发言,有的同学想要成为像邓稼先、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为国家做出贡献,还有些同学想要成为牛顿那样的科学家,为人民造福。无论他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可以看出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雄心壮志。
此次去安徽路小学的授课,加强了对学生群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创新能力、社会适应力,有利于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使他们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83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