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涪陵下起了磅礴大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全体成员将步行前往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观体验非遗文化。
白鹤梁博物馆入口处的序言墙前,摆放着一件巨大的石鱼,它可是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石鱼是白鹤梁18尾石鱼中体积最大的一尾,乃清代涪州州牧张师范于1813年正月初四所刻,鱼身长3.1米、宽1米、重3.5吨,如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我们刚开始自己在一楼参观了诸多印章还观看了动画版的白鹤梁简介,参观完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二层的展厅。展览首先以《生命之水》为主题,通过代表性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世界大河文明和中国大河流域中的水文观测。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黄河流域,都曾有过原始的水文观测活动,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都是最早进行水文观测的国家。
白鹤梁题刻中,有石鱼雕刻18尾,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中最早的枯水题刻,比1865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尺的水位观测记录,还要早1100多年。因此,白鹤梁有“世界第一水文站”之美誉。同时我还观看到我对家乡奉节以前也遭受过涝灾。更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看见了一副缩小版的白鹤梁,配上如此亮眼的灯光真的让人深受震撼。在二层我们还见到了诸多著名诗人的题刻,将白鹤梁描写的气势逼人。
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库区正常水位将提高到175米,白鹤梁题刻长眠于40多米的江水下,再无见天之日。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专家组建设了一条水下长廊供游客们参观,当日可能是我们的运气不太好,下暴雨导致长江的水质相对浑浊,无法更好的参观,这也是有一点遗憾在里面的。经过一个小时的参观,我们结束了“神奇的水下之旅”。同时我们的三下乡也接近了尾声。如果有机会我将在去一次,体验水下石刻的魅力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86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