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红色”本色,在弘扬革命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西安外国语大学“红色文化领新航,绿色生态赋新能”特色发展成就调研团以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在7月17日深入到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高西沟村两地,与当地村民及领导进行深入交流,探寻当地如何在红色文化引领下,推动发展绿色生态,着力推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
首先,实践团成员去到高西沟村,采访了当地村支书以及村民,了解了高西沟村的党群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建设及生态治理成果。通过采访了解到高西沟村从1965年开始,经过了打坝、修梯田、植树造林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到现在终于实现了“梯田层层绕山头,座座坝堰锁住沟,坡地林草盖被子,沟渠打坝粮囤子”的美好愿景。在发展绿色生态建设实践中,高西沟村一直尊重自然规律,确立了“因地制宜,合理用地”的原则,坚持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治理,逐渐形成林、草、田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用地模式。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这种做法也使得全村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高西沟村从之前的“山上是光秃秃,沟底是洪水流,十年九旱九不收”到如今的山青水绿、旱涝保收,成为了全国保护水土示范园。
此外,高西沟村结合当地自身资源,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通过种植果树来增加收入,到了冬天村里会派专人来收购苹果进行统一销售,大大减轻了农户的负担。村支部还通过网络媒体、开办农家乐等手段,大力宣传推广高西沟村,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到当地的绿色生态产业。但在果树种植方面,由于机械化水平不高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制约等问题,果树的套袋和喷洒农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高西沟村也在积极提出解决办法,相信在“乡村振兴”方针政策的帮扶下,高西沟村一定会向好向优发展。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也来到了坐落在沟壑梁峁之间的杨家沟村,参观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1947年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曾在此居住120天,成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这里不仅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西部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组织领导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二月会议的地方,也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起点。
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杨家沟村也一直致力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并由此催动农户发展配套产业增收致富。实践团成员通过采访杨家沟村书记李永林了解到,杨家沟村深入推进“党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的联动模式助力农户增收,提升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当地的绿色生态产业,在村里养殖黑毛土猪、佳米驴、湖羊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建设绿色田园中心种植谷子300余亩,大力发展山地苹果、樱桃等林果种植业,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用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养殖、种植基地之间形成一条红色旅游-黑色养殖-绿色生态的道路。李书记表示,杨家沟村未来还会在绿色生态产业建设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积极提高村民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走访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看着枝繁叶茂、满眼绿色的山沟,深刻地感受到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村支部党员的引领下、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奋斗下这几年的乡村变化,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不过长路漫漫、道阻且长,新时代的青年要继续弘扬革命精神,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奋斗,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90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