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里,量大法学生们
心怀正义 手握法典
深入民众生活 结合线上线下
靠近律所 贴近法院
用实践支撑法学生的正义
诠释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01这个夏天 法学生有想法
“两块钱喝饱 随便喝吧”
……
“原来这些桶都用不上了。不做生意了,算了。”
“我做生意,他们找我的歪(不好)”
“这不好,那不好。把孙子气的在屋里哭”
“大家别去找我了,我不在那里摆摊了”
这样的反差故事,真真实实发生在武汉的一位67岁的老人身上,他17年来坚持卖2元的糖水,在炎炎夏季为路过的行人提供一份清凉,大家总是亲切的叫他糖水爷爷。然而,当有好心的路人将他发到社交媒体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支持这一份善举时,谣言和中伤随之而来。有人质疑糖水爷爷为何不戴手套,有人怀疑2元的糖水一定存在卫生问题,有人造谣爷爷的孙子是自闭症、子女不孝、对老人不管不顾,更有人模仿糖水爷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运营。这些无需成本的断言,都成了糖水爷爷及其家人的不堪承受之重。
但据有关媒体报道,糖水爷爷的制作室收拾的很干净,东西摆放的截然有序,食材也毫无问题。老人的儿子们都已成家,生活美满,并无子女不孝 。传言中那个自闭症的孙子也即将步入大学,并未生病。
最终,为了平静的生活,糖水爷爷决定放弃生意不再出摊,并告别了武汉17年的糖水摊,搬回河南老家。
网络暴力案件频频发生,无数鲜活的生命由此丧失,被网暴者日日夜夜饱受精神折磨,隐姓埋名,抑郁自杀,而施暴者却逃之夭夭,洋洋自得,即使受到制裁也仅仅是数日的行政拘留。由于空间技术的复杂性,目前法律只能够制裁极少数的施暴者。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覆盖网络暴力行为,在处理相关情况时,无法精准打击,切实入罪。网络暴力的法律治理仍然面临较大的困难,我国在对于网络暴力的法律治理上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
故于2023年7月19日,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自发组成勇“网“直前队在浙江省杭州、温州、台州、舟山市当地、法院及律所的支持下,在各自的家乡进行调研、宣传、学习。他们秉持着对于社会现象的关心以及运用法律素质的热情开展了此次调研。
(1)实地发放问卷
“网暴吗?确实应该好好管管了。“
“这样的群体极化,确实造成很多人无辜中伤。“
“我看水军那些的以为互联网乃法外之地,很多东西张口就来“
“希望清朗空间可以被打造,不知全貌不予置评可以真正落实“
以线下面对面的方式填写问卷,可以让受访者对于队员们发表一些自己的独立见解与真实看法。在此次调研中,为了更全面而真实的了解普罗大众对网络暴力的看法为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队员们主要以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入手,针对不同的性别、年龄段的人都进行了分发,力求结果具有普适性。针对网暴的看法 、点评的题目,希望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到网暴对于社会一般群体的影响。在队员以及问卷的引领下,受访者认真仔细的回忆了他们从前生活中网暴的现象以及带来的伤害。
队员们在这里也颇有收获,这里是他们的心路历程:
从前我只觉得发问卷只需要把笔和纸递给路人就好,但却在实践中发现,没有经验的我们靠近陌生人不由自主地紧张和害羞,难以开口进行打扰。有时候一些路人看到我们手里拿着纸和笔会误认为是推销产品,摆摆手连一句拒绝的话也不给我们。一开始是历经挫折,拿着厚厚的问卷,心里充满了委屈,但又希望可以如期完成任务。所以还是一次又一次地鼓足勇气向陌生的行人走去。后来我们发现,在一些餐馆等待排队的食客他们有更多的休闲的时间,更加愿意对我们施以援手。所以我们开始将门口坐着等待的食客进行询问,果然成功率大大提升,慢慢的就不觉得是多么难为情的事情,越来越自然,填写好的问卷数目也越来越多。我们也学会了要开门见山的表达我们的身份和来意。当行人听到“您好,我是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学生,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帮我们填写一份调研报告“这句话的时候,都会自然的给我一个微笑。看到接过去的问卷和他们不敷衍的填写,心里真的很满足。
队员在邀请路人填写问卷
路人在填写问卷
(2)律所的实习
勇“网”直前小队还参加杭州、温州、宁波等地的法律基层实习,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队员们走进基层、注重实践,了解现实生活中与网暴相关案例的司法审判,并结合网络中已审判的热议案例,经大量的案例汇总和数据分析,概括出我国目前网暴的普遍度、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其特点、案件处理/维权过程中的难点、目前的司法实践现状(诉讼方式、刑罚手段)四个方面,针对这四点逐一提出我们小队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队员在律所实习
(3)宣讲
队员采用ppt的方式进行宣讲,呼吁普罗大众重视网暴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后果。他们采用线上开会的方式,分工明确的撰写文稿、制作ppt、设计构图。他们深知若是不对成果进行普及,终究是纸上谈兵。
02这个夏天,法学生有话说
1将普罗大众对于网络暴力的态度可视化,深入了解真实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让我们对于群众对网络暴力的认知有了一个量化的结果,更容易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到一个可信度较高,较全面的数据。同时了解到了被调查者的想法、态度和行为。此外,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数据现象以及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使我们对网络暴力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实践性地了解到了更多的真实案例,切实地感受到了网暴是一种非常痛苦和负面的经历,更好地指导了暑期实践活动,从中学习和成长,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网暴,努力推进对于网络暴力的司法治理,积极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友好。愿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没有伤害。
2将大众对网络暴力的态度进行分析总结,促进学生实践建设
此次调查问卷从两个方面调查,分别是曾经经受过网络暴力的人和未经历过网络暴力的人,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我们了解到现阶段社会上大众所展现出来的对网络暴力话题的普遍性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受访者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明白了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对问卷进行补充删改。此外,我们收集了足够的、真实的和有效的信息为调查网络暴力的活动所服务,为其提供参考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获取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提出具有说服力、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论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暴力问题逐渐凸显,网络暴力是一种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其对受害者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和制止已经刻不容缓。我们深入实际生活,亲身进行感知和体验,充分把握当前网络暴力问题的发展,激发了我们法学生投入实践建设的热情。
03这个夏天 法学生有思考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下主要成果:1、网络暴力的发生情况:12%的受访青年坦言曾经历过网络暴力,其中多数以网络言论攻击为主。2、网络暴力的原因: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压力、个人心理状态、利益驱动等。3、网络暴力影响:部分遭受过网络暴力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对自己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心理压力、情绪波动、社交障碍等。4、应对措施:受访者普遍认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或者直接向有关机构和平台进行投诉处理,仅有少数人认为可以通过网络舆论和社交平台进行曝光。5、现有法律效力:大部分人对现有的相关法律能否有效地打击网络暴力持有负面观点,占比37.5%,54.1%的人对此持不确定态度,只有8.3%的人认为现有法律能够有效地打击网络暴力。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的分析:1、网络暴力无法解决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法律的滞后性、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不稳定性、社交媒体平台的不负责。2、基于网络暴力的概念的模糊性、网民的主观判断和言论自由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及法律适应性的考虑,法律在明确网络暴力的界限问题上任重而道远。3、现有相关法律要明确规定网络暴力、网络言语暴力等概念,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理解和识别网络暴力,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更好地针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法律监管。4、相关媒体社交平台要建立更为有效的监管机制,打击网络暴力行为,预防网络暴力的发生。5、加强对网络暴力问题的研究,深入了解其本质和规律,以便更好地应对。
当然,本次课题更偏近人文因素。所以我们认为有可能是受到过网络暴力的青年不愿意写出自己遭受过网络暴力或是不愿意填写。这是网络暴力带来的后遗症,造成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袒露自己的想法,受到的心理损伤尚未得到治愈。
关于网暴在当下依旧盛行的原因,我们的猜想是:首先是因为很少人会通过法律或其他手段来处理网络暴力现象,就算适用法律手段对施暴者的惩戒力度很低,所以施暴者肆无忌惮。再者,调查结果中超过一半都赞同网络暴力的施暴者众多找不到具体施暴者,网络平台匿名制难以在现实找到施暴者,网络暴力用法律的惩戒力度难以控制等说法。
互联网从来都不是法外之地,处在群体极化下的“张口就来”,甚至发展为大规模的口诛笔伐,只会让看似柔软的舌头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语言有时很微弱,但是一句赞同可能会照亮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语言有时侯很强大,大到只是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一个无辜的灵魂。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捍卫自我权利的觉醒之时,也应该保护他人应得到的权利。互联网从来都不是法外之地,键盘也从来不是“冲锋陷阵”的凶器,而你我也从来不是跟风的奴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93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