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为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7月2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赴黄冈小队来到了黄冈市黄州区大师级民间工艺技能宣纸烙画传承人胡友恒的工作室,并向他学习宣纸烙画的相关知识。
图为胡友恒老师在其工作室内为实践队队员讲述宣纸烙画相关知识 蒋俊昌 摄胡友恒老师的工作室内陈列着许多他的各种艺术作品:宣纸烙画、根雕、水墨画、书法等。胡友恒老师的作品众多,他说自己非常享受创作的过程。“只有耐得住寂寞,继续研究学习,你们才能做好这个工作。创作的时候很寂寞,但是完成一个作品的时候很开心。你如果能静下心来创作一幅作品,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也净化了心灵。”这便是胡友恒老师的创作理念,也是他想传授给我们的意识思想。
说着,胡友恒老师便拿起烙笔,现场展示了宣纸烙画的过程:将烙笔加热,然后用滚烫的烙笔在宣纸上烫下一道道烙印。这看似简单的创作过程,却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才能完成一幅优秀的作品。胡友恒老师说,在烙画的创作中,烙笔温度的把控尤为重要,温度过高,宣纸就会被烫穿:温度过低又不容易在宣纸上留下痕迹。除了温度,还要把握烙笔停留在宣纸上的时间。烙画的主色调是褐色,但它并不只有一种颜色:烙笔短暂的停留,会使宣纸呈现淡黄色,长时间停留则会呈现褐色甚至黑色。要想掌握烙笔的温度以及停留时间,需要创作者不断地练习与创作,正所谓熟能生巧。
图为胡友恒老师为队员展示创作技巧 蒋俊昌 摄胡友恒老师在向我们介绍宣纸烙画的同时也鼓励我们切身体会烙画的创作过程。因此每一个时间队员都参与了后来的校徽和其他作品的创作。创作的过程虽然单调且寂寞,但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在校徽完成的时候,胡老师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常说,只要还有人愿意了解非遗,这优秀的文化、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便不会消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秉持赓续传统、修复生态的文化发展战略,在发掘保护、传承发展中,使诸多深藏于民间的“非遗”项目存续状态发生了积极变化,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常重要,作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宣纸烙画不应只留在展观里。优秀的民间艺术应当走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承非遗文化不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种永燃不灭的精神。
图为图为胡友恒老师及其父亲与队员的合照 蒋俊昌 摄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95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