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武汉7月20日电(通讯员 张尧成)为进一步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7月20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实践成员赴辛亥革命博物馆,找寻初心之源,赓续红色血脉。
为了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播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教育意义,以及普及孙中山先生的事迹,思想和哲学观点,加深青年学生对中国近代革面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了解。日前,实践队员组织了拜访辛亥革命博物馆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来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引导广大师生认识中山先生的崇高理想和伟大追求,为培养和早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中国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实践成员介绍到,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它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本次活动成员主要参观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该展览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支撑,用大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展示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多角度、深层次地昭示辛亥革命肇造中国共和之基、推动现代文明进程的勋绩,呈现了首义之城——武汉百年沧桑巨变的时代新貌。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孙中山先生之像。中国青年通讯网 张尧成 供图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介绍起来孙中山先生之像的由来。孙中山铜像建于1931年8月,孙中山身着中国传统服装长袍马褂,左手持有礼帽,右手手握拐杖,背衬红楼悬挂着的十八星旗,庄严肃立,持重安详,目光炯炯,与黄兴拜将台遥遥相望。像通高约6米,其中像高约2.4米,像座占地约20平方米。像底座为铜质,基座系麻石砌成,四周嵌有长方形的汉白玉石。正面原镌“精神不死”四字,其它三面刻有“橡赞”铭文。五十年代后期,皆被磨平。六十年代初,在正面镌“孙中山先生之像”七字。
图为实践队员在关于四渡赤水战役前敌我态势图做解说。中国青年通讯网 张尧成 供图
在解说过程中,实践成员展示出了自己对四渡赤水战役的独特理解,他通过对战役前我方兵力所在地理位置分析出红军决策的正确性。让人感慨,四渡赤水不愧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役,而以多胜少、由被动转为主动更是体现了红军的正确领导。
通过此次会议,实践队员感慨万千。百年前,革命先烈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国家的富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百年后,吾辈少年当以史为鉴,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与祖国同行,与新时代共进。安徽工业大学实践成员也将继续践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冲锋在前、拼搏不止、斗志昂扬,以铁肩担重任,用肝胆写忠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新长征”,敢于担当,拼搏进取,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96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