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常州7月31日电(通讯员 潘静怡) 雄浑大运跨京杭,南北通漕千里长。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7月1日上午,常州工学院党委宣传部以“校园新闻人”之眼,察运河环境之伤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京杭大运河常州流段,调查采访运河周边居民,学习运河历史,取证不同河段,清理运河环境,寻觅运河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
访民查情
实践队员们来到运河常州流段河畔,根据调查需求分成了采访组、行动组、记录组和制作组四个小组,进行分头行动。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寻访,队员们访谈了百余位周边居民,其中不乏休憩闲聊的老人、成熟稳重的上班族、潮气蓬勃的学生等,但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例是一位环卫工人,他与队员们进行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访谈。从他的口中,队员了解到以前的京杭大运河水质清澈,然而人为的污染破坏使如今的运河已经大不如从前,好在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运河环境的管治,运河水质已有一定的改善。在和其他人的采访中,实践队员们发现人们也大多将运河污染的主要原因指向人类,这让实践队员们对运河污染的原因和改善方向更加明确。
图为团队成员向居民询问运河环境。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朱兆赜供图大运河是流动的、活态的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承载着中国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常州流域的运河作为较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一定程度上映示了运河现今的整体情况,改善运河水质刻不容缓。实践队员们深知,作为“校园新闻人”,应紧跟时代步伐,把准青春脉搏,做好时代的记录者,在创新中守望新闻初心,在实践中与时代同行。而运河环境的守护正需要校园新闻人来高扬生态文明旗帜,与人们同筑生态文明之基。
入馆学史
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他们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作为文化枢纽的象征,运河水不仅承载了南来北往的船只,更加快了南腔北调的融合,激活了运河文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进一步学习运河的历史,增强保护运河的意识,实践团队参观了常州大运河记忆馆,从运河历史、运河遗存、运河风物、运河儿女、运河新姿五大部分寻找昨日的记忆,感受数千年来大运河与常州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亲密关系。
大运河记忆馆整个布展以运河为主线、以文化为内容、以场景为主要形式,内设运河开凿、乾隆下江南、运河人家、塾馆书院等十多个场景,实践队员们随着一个个历史场景,回到过去,感叹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物转星移,沧海桑田。自进入新时代以来,大运河最初的功能逐渐衰退,但它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依然激励着人们,是人们精神生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图为团队在大运河记忆馆参观学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朱兆赜供图
取证寻因
实践队员们沿着运河一路拍摄取证,在途中发现即便是在常州,不同流段的运河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并发现了一些规律。如在青果巷历史街区游客密集的河段,水质清澈见底,河畔周边的环境也很干净;然而在居民区附近河段,水质浑浊且河畔有很多瓶子和塑料袋等垃圾。团队负责人张宸榕组织队员们沿途对河畔进行清理,并亲自前往水质较差的河段对河水科学取样。
取证期间,河畔的居民向实践队员们动情讲述运河故事。运河见证了常州的城市变迁,常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常州大运河流淌了2500多年,沿岸拥有众多文化遗存和历史遗迹。常州运河之畔大师辈出、精英不穷,拥有运河流段的青果巷更是被誉为名人摇篮,走出了一大批名家,沿运河南来北往的文人雅士更是不胜枚举。对大运河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实践队员们深以为然,并以保护运河为目标。此外,他们还对居民进行宣讲,让居民们意识到:守护好大运河文化,就是在守护希望、守护未来。
古运三千里,载不尽繁荣似锦;中华亿万人,唱不够盛世高歌。常州工学院党委宣传部以“校园新闻人”之眼,察运河环境之伤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一起总结了对此次活动的思考:新时代的大运河保护治理应坚持问题导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保护好运河环境就是在保护运河文化,运河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中国大运河定会焕发勃勃生机,展现夺目光彩。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朱兆赜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96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