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井冈,漫步苍穹;千峰相连,龙蛇奔放;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正是有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才使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中国大地。7月26日,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赴井冈山开展“井岗情•中国梦”志愿宣讲活动,先后到访参观毛泽东、朱德旧居,井冈山广场,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6日上午,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等同志的故居——大井进行现场教学。井就是平地的意思,井冈山按照地理位置和面积大小可分为大、小、上、中、下五井。顾名思义大井是井冈山最大的井,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革命历史参观点。菲菲细雨中,我们一睹了旧居曾经的“芳容”,阴霾的天气使大井笼罩在薄薄的雾气之中,但我们依稀可见当年毛主席领导红军深入群众,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实践团队成员依托此行还进行了专题宣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当时国内政治敌强我弱,“白色政权”包围“红色政权”的严峻现实,党内有些人怀疑革命根据地的前途,当时持否定或非常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毛泽东也正是在这样的困难背景下写下这篇文章,给予每个人信念,毛主席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艰苦奋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深深地鼓舞了我们。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毛泽东、朱德旧居。朱家宝摄。)
随后我们抵达了井冈山广场,该广场座落在井冈山南山公园内,新改造建设的南山公园以“红色传承”为思想主题,入口广场竖立着象征井冈山斗争的工农兵群雕塑和伟人题词,沿途以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五大哨口地命名的仿竹小亭,整个广场外形像一枚军章,站在火炬广场,矗立在薪火相传的火炬下,红色的地毯配以巨型的红火炬,让人油然而生肃穆和敬畏之感。行人们驻足听导游讲到“这里是红军会师地方”,还有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起源,似乎那嘹亮的口号、磨刀霍霍的声音又响……
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并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知道,我们脚下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严正洋摄。)
带着这种释然的感觉,我们来到了今日井冈山之行的终点站——革命烈士陵园。在纪念馆内看着满墙先烈的姓名,我们又一次体会了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和无私奉献精神,并前往革命烈士纪念碑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默哀致敬。
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一一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井冈山精神是革命先烈用血汗凝练而来,我们要当好红色宣讲员,以坚定的信仰、不变的初心,用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志愿宣讲,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影 。朱家宝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97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