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锡镶历史,领略指尖魅力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张湘

沿着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足迹,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7月14日前往威海锡镶文化艺术馆拜访了威海锡镶第五代传承人李江玉老师,由此探寻威海锡镶历史,领略媒介力量赋能非遗的独特魅力。

图为李江玉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锡镶的历史起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湘 供图

忆锡镶历史,品味流淌在器皿上的艺术

在陶瓷器皿上包镶铜锡金属纹饰,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这种工艺在山东威海被称为“锡镶”。“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而蕴含着美与智慧的老工艺,就是这段记忆的载体,是历史的活化石。在李江玉老师的讲解中,队员们了解到,锡镶艺术是中华民族历史性和地域性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一份极其宝贵的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性民间工艺中的奇葩,它展现出了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和神韵,其起源反应了威海被殖民时的历史,其图案描绘了威海百年风貌和威海人民的美好愿景,它已经成为了威海的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标志载体之一。据李老师讲述,锡镶工艺发展之初,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陶器、瓷器损坏之后,就用锡来修补焊接损坏的器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技术慢慢的成熟,发展成了一门比较完备的工艺,并受到了海内外艺术爱好者的一致认可。威海锡镶肇始于英国租借威海卫时期,瓷器的贵重与锡补技术不谋而合。

图为锡镶传承人李江玉向实践队员讲解锡镶制作步骤。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湘 供图

实践队员跟随李老师来到他的工作间,她为实践队员们介绍和演示了锡镶的制作过程,其制作工艺包括浇板、开凿磨具、浇筑、锻打錾镂、焊接嵌头、打磨抛光等十几道工序。只见李老师手拿锤子和錾子,为队员们演示錾刻的手法和技巧。锡镶的手工制作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慢工出细活,锡镶手工技术的细致复杂使得最后的工艺品巧夺天工,而且对于手艺人的要求也更高。俗话说“三分做,七分磨”,作为最后一道工序的磨光,传统的打磨技术要用到“沐泽草”、棉布、兽皮进行反复剖光,直到表面光泽洁净为主,至少进行三次的打磨,才能算是最终作品完工。锡镶的手工制作对每一个细节的要求都十分苛刻,若不是科学精密的工艺,便无法得到如此独具匠心的作品。

图为锡镶工艺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湘 供图

思锡镶现状,助力媒介化“活态”传承

锡镶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并且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他工艺品所难以比拟的。李老师说,做这个活得坐得住,一坐就是一天,重复几个动作。由此看来,锡镶不是简单的美术,其应该是美工,不仅要求制作人有艺术的头脑,还要有工匠的细致和忍耐力。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已发生了改变,民间艺人年岁已高,新一代很多年轻人崇尚时尚的现代文明而对很多民族文化失去了兴趣,信息时代的科学文明冲击了传统文化,从而使锡镶的自然传承和社会传承得不到发展。由此可见,其制作之艰、传承之难,以及面临的挑战之大。

传统的锡镶文化似乎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湮灭在历史当中,而随着媒介化进程的推进,这种媒介化的思维也延续到了锡镶文化的发展当中,仿佛在告诉我们非遗文化应当以另一种形式走向更为广阔的传播境地,我们要开拓非遗媒介化生存的路径,将更有生命力、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思维引入非遗实践。因此,实践小队用实践路径助力锡镶文化开启媒介化生存,利用现代传播增强非遗的传播力,借助新媒体使传统的非遗进行文化再造,由此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锡镶的“活态”传承。

逐时代步伐,探寻锡镶发展新路

通过本次探寻指尖艺术——锡镶之行,实践队的队员们不仅对威海锡镶的文化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认识到了锡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这为实践队员们进一步发扬传播威海锡镶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的指引。据了解,李老师的公司与高校美术系合作,构建了大学生学习基地,通过电子商务、远程教学,拓展渠道、提升影响,同时与各类艺术家协会广泛合作,提高了创意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了产、学、游、展、培、训、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互联的新型发展模式。这项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在此焕发生机,得益于4大创新:材料工艺创新、品种创新、个性化创新、经营创新。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李老师还介绍了一个新兴的传承方式——数字化制造。通过3D打印等技术手段,可以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体模型,再进行后续的加工和制作。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锡镶文化。

与此同时,实践队用镜头和文字、视频等“数字化”方式记录下威海锡镶技艺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相信非遗数字化展示和网络媒介的强大传播功能,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零距离关注、了解、参与锡镶的制作,通过线上展播、直播互动、话题讨论等方式,各种优秀的资源通过网络平台送达更多人群,让广大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也可以领略锡镶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锡镶传承人李江玉老师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腾霄 供图

传承非遗文化,需要一代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威海锡镶承载着老一辈手艺人的智慧,在威海卫走过了百年历程,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珍贵技艺。实践队认为,锡镶的传承发展应当与社会共同发展进步,让锡镶工艺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以媒介之力赋能锡镶技艺,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熠熠光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97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重视社区煤气安全,共筑和谐美好家园

为了提升社区居民对煤气安全使用的意识,预防煤气事故的发生,同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冬雪映暖阳,温情溢社区”实践队的成员们走进了山…… 范志鹏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温情电脑义诊 助力社区居民跨越数字鸿沟

在当今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电脑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然而,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罗西街道的部分居民,却因电脑知识与技能的匮乏,在使用电脑时频繁遭遇难题…… 郭超萍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网络安全不能忘,社区安全要搞好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并创造一个更加干净、和谐的居住环境,“冬雪映暖阳,温情溢社区”实践队的队员们于2025年1月20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胜利建安小区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 韩浩展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清洁家园,美化社区—大学生社区卫生清扫

为了增强社区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营造更加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同时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冬雪映暖阳,温情溢社区”实践队的成员们…… 张念平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网络安全进万家,共筑平安社区

为了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网络空间合法权益,推进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工作,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以及重要性,2025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计…… 李志伟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人人行,地球母亲不哭泣

垃圾分类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而在我国,习近平主席更是多次强调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政策,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冬日映暖阳,温情溢社区”实…… 孙元春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分类新时尚,环保我先行

随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科技日益发展,垃圾产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这些垃圾将对我们的环境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实行垃圾分类至关重要。在深刻了解垃…… 赵彦霖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青春力量,美化社区 ——“小广告,大清除”志愿服务活动纪实

为美化社区环境,构建美丽和谐社区,1月17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冬雪映暖阳,温情溢社区”实践队秉持“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的理念,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锦秋社区举办了“小…… 郭子轩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探寻红色根脉,传承天福山精神——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

2025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忆昔启今实践队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文化实践之旅,他们走进天福山,深入挖掘这片土地上的红色…

重视社区煤气安全,共筑和谐美好家园

为了提升社区居民对煤气安全使用的意识,预防煤气事故的发生,同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025年1月20日,曲…

寒冬暖行:社区清扫中的青春力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街道上不…

金融知识润童心,安全意识共成长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筑梦,荣校报国”社会实践队队员与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携手黄渤…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沉痛却又激昂的红色历史

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忆昔启今实践队前往潘家峪惨案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在这里,一段沉痛却又激昂的…

最新发布

赓续红色文化,保卫初心信仰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2023年7月5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星光”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平顶山市鲁山县豫西革命纪念馆,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鲁山县…
勇立潮头正青春,以青年之志投身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湖北学子三下乡:刚柔并济的蔡李佛拳
大学生网报7月31日广东佛山电(通讯员李尧珏)蔡李佛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拳术、器械和医术。其中拳术套路有49套,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初、中、高三级。蔡李佛拳于2008年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
湖科学子三下乡:志愿微光汇炬火,点滴希望护童心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31日电(通讯员杨敏)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切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为社会教育贡献青春力量,我校决定组织开展湖北…
椽承三下乡:梦想起航,点亮乡村的未来
今年暑假,我们椽承三下乡团队参与了一次支教活动,以点亮乡村未来为使命,前往孝感陡岗镇中心小学进行支教。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灵触动。首先,最大的…
“环境勤整治,家园换新颜”志愿服务活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假期的“返家乡”实践活动,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过渡的作用。期待自己能够学有所得,更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家乡,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2023年7月21日至7月27日,我在安徽…
常州学子三下乡:探索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之路
(通讯员朱梦琪)2023年7月5日,常州工学院“常州乡村振兴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古村,就焦溪古镇非遗传承与旅游开发这一课题,展开调研活动。据悉,该团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前…
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筑牢民族团结之心
参观博物馆,品历史文化。7月6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勇担青春新使命,民族团结我践行”实践团来到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博物馆,通过对陈列的少数民族服饰、饰品的观赏以及与当地居民采访交流的方式来…
重庆学子“三下乡”|传承志愿薪火,推普助兴启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寻燎原星火·助乡村振…
读懂锡镶之美,传承技艺之根
为深入了解威海锡镶制作技艺,探寻新时代民俗文化的传承路径,助力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23年7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威高民俗文化邨开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