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腔这一文化宝藏,成为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探柳寻腔”实践队的本次实践对象。柳腔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早期没有曲谱,使用“溜腔”演唱,后即以同音的“柳”字代替“溜”,称为“柳腔”。柳腔具有三百多年历史,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点清新质朴,风趣生动,受到流传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胶东之花”。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曲阜师范大学“探柳寻腔”实践队,于2023年6月26日在山东青岛即墨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约定时间,共同去即墨柳腔剧团进行参观和采访。即墨柳腔剧团目前主要在即墨文化馆进行排练演出。实践队员到达文化馆后,馆长与团长热情接待了队员们,一起观看了演员们的柳腔小品排练,团长介绍到小品把柳腔独特的腔调与当下潮流进行融合,不断进行创新。之后剧团主要负责人细细讲解了柳腔悠久的历史,现如今柳腔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后扩大柳腔影响力的方法,负责人更是亲自唱了几句柳腔来展示了柳腔的魅力。她也着重强调,柳腔剧团正在积极参与省内各大戏曲比赛和晚会演出,争取把柳腔发扬光大,提高影响力;也不断创新柳腔的形式,主动去迎合当下大众潮流,提高人民大众对柳腔的接受程度;同时每隔几年会在即墨当地中小学进行招生,增添新鲜血液,将柳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这次社会实践让实践队员们了解了柳腔、欣赏了柳腔,近距离的感受到了柳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也看到了柳腔剧团和即墨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的努力。队员们经过这次实践也表示,这些非物质文化是我们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让实践队员们看到了柳腔在未来无限的发展前景,意识到主动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要性,推动柳腔在新时代的发展。赋予柳腔这一文化新的生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00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丁琪)不知不觉硒行的活动已经结束大半个月了,我也即将回到学校,而当我回想起长达九个月的“宅家生活”,最令我印象深刻还是暑期参加的硒行志愿活动。由于学……
丁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向贝迪)相遇:故事的开始与硒行的初遇还是在大一刚开学,有一位学姐向我介绍硒行,回忆她的支教时光。夏日的绿荫下,她的脸上满是骄傲与怀念,她的笑容在阳光……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夏日炎炎,野三关那连绵不绝的山也挡不住那骄阳似火的热浪。我们硒行人肩负着不同的任务来到了巴东县野三关镇,开始了我们的支教服务工作。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支教生活的第三天。我与……
文天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何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于8月1日正式开始在线云支教——情暖恩施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五期队员杨帅选择坚守岗位再入六期硒行。寻常说到“坚守”……
何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5日电(通讯员张仁杰)硒行,我们下次再见犹记得去年就想加入到我们学校的硒行三下乡团队,但是由于当时想要加入硒行的优秀的人太多,而平平无奇的我自然面试失败了心里一阵……
张仁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与硒行的相遇:终于等到你大一刚开学,我和一位同专业的学姐在学校的一片香樟树下聊天,那时夏日炎炎,绿荫在道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热的夏风徐徐穿过我们身旁。记得我兴致盎然,问起……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8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以“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为宗旨,在线上为湖北……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网报9月4日电(通讯员向贝迪)自8月1日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已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两个星期的时光。团队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课业之余,以前期进行的学生兴趣……
向贝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硒行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