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腔这一文化宝藏,成为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探柳寻腔”实践队的本次实践对象。柳腔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早期没有曲谱,使用“溜腔”演唱,后即以同音的“柳”字代替“溜”,称为“柳腔”。柳腔具有三百多年历史,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点清新质朴,风趣生动,受到流传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胶东之花”。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曲阜师范大学“探柳寻腔”实践队,于2023年6月26日在山东青岛即墨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约定时间,共同去即墨柳腔剧团进行参观和采访。即墨柳腔剧团目前主要在即墨文化馆进行排练演出。实践队员到达文化馆后,馆长与团长热情接待了队员们,一起观看了演员们的柳腔小品排练,团长介绍到小品把柳腔独特的腔调与当下潮流进行融合,不断进行创新。之后剧团主要负责人细细讲解了柳腔悠久的历史,现如今柳腔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后扩大柳腔影响力的方法,负责人更是亲自唱了几句柳腔来展示了柳腔的魅力。她也着重强调,柳腔剧团正在积极参与省内各大戏曲比赛和晚会演出,争取把柳腔发扬光大,提高影响力;也不断创新柳腔的形式,主动去迎合当下大众潮流,提高人民大众对柳腔的接受程度;同时每隔几年会在即墨当地中小学进行招生,增添新鲜血液,将柳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这次社会实践让实践队员们了解了柳腔、欣赏了柳腔,近距离的感受到了柳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也看到了柳腔剧团和即墨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的努力。队员们经过这次实践也表示,这些非物质文化是我们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让实践队员们看到了柳腔在未来无限的发展前景,意识到主动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要性,推动柳腔在新时代的发展。赋予柳腔这一文化新的生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00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