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下乡队伍“爱奇艺”来到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正式开始下乡,主题为“潮汕漆艺传古开新”。此次下乡活动旨在响应中共中央于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号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工作制度科学规范、运行有效,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目标做出青年人的贡献。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潮汕地区孕育了许多独特的区域非遗文化,它们带着古老而又神秘的色彩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潮汕人民。在这些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既可以窥见潮汕地域独特的风俗习惯,又可以深入挖掘潮汕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潮汕漆艺”正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出来的一种技艺。潮汕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由于潮汕人民的生活离不开拜神活动,所以潮汕地区随处可见神庙。在神庙中,往往会摆放各种各样的漆器,这些大型漆器上就展现了独特的漆艺文化——潮汕漆艺。其中,“髹漆贴金”技艺更是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由于潮汕漆艺制作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学习过程困难,现如今面临民众普及率低、宣传难、收徒难、传承难等困境。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爱奇艺团队此次下乡的目标就是深入学习潮汕漆艺的相关知识,同时探索如何将潮汕漆艺与时代接轨、提高其知名度等问题。 本团队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与潮汕漆艺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揭阳民间进行漆艺调研拍摄、走入幼儿园进行义讲以探索潮汕漆艺的传承路径。
7月9日,队员们来到了《漆器髹饰技艺(榕城漆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细容老师家中,与杨细容老师面对面进行潮汕漆艺的学习与探讨。杨老师先是带队员们参观了家里的漆器作品,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漆艺作品,小如茶刀、茶罐和手镯,大如各种精美金漆摆件和盒子。做工巧妙之物处处可见,这些皆是杨老师多年以来的收藏和心血。时间掺杂着金屑,诉说岁月未逝。每一件漆器成品繁华永存的韵味,蕴藉含蓄的静谧,无不诠释着漆器匠人“择一事做一生”的执着。
在征得老师同意之后,摄制组的队员们便细致地记录这些难得一见的漆艺作品,而杨老师也开始为队员们一一讲解各个漆器的用途、制作方式和背后蕴含的故事。讲解过程中,老师特别介绍了两件揭阳工艺厂(旧)留存的艺术品。其中的一件油灰塑金漆作品是由老师的父亲亲手制作的。这一类艺术品的观赏价值极高,但由于这项技艺现已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这类作品只会越来越少。说到此处,杨老师的脸上也难掩遗憾的神色。 在杨老师家,队员们还见到了只曾在网上见过的漆器作品《花开富贵》《脱胎犀皮漆器》。从复原揭阳的失传绝技到制作填补潮汕传统漆艺空白的《脱胎犀皮漆器》,杨老师花了三余年的时间。远观,只以为是在漆胎的表面进行绘制;近看,才知道是要在漆胎表面进行精细的雕刻。而正是雕刻带来的层次感,使得漆胎上的花更加立体,栩栩如生。
参观完毕后,杨老师邀请队员们一同观看广东新闻和揭阳新闻对潮汕漆艺的相关报道视频,采访组的队员们随之向老师进行采访。杨老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漆艺专业知识如数家珍。为了方便队员们理解,杨老师在讲述漆器制作的具体过程和后续保存的注意事项时,还向队员们展示了生漆、麻布、瓦灰和不同产地的金箔。聆听完杨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队员们对潮汕漆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心中对于漆艺的喜爱更增一分;对 杨老师这样坚持传承潮汕漆艺的工匠精神的敬佩更添十分。
在交流过程中,杨老师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职于揭阳工艺厂时做漆艺的盛况,也谈到自身是因为“热爱”才从孩童时期一直坚持至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漆器因为制作时间长和难度大,已成后继乏人趋势。尽管如此,杨老师依旧坚信在政府和新时代关心非遗文化的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漆艺的发展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经过一天的交流,队员们对潮汕漆艺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了潮汕漆艺的宣传科普工作刻不容缓。
7月10日至11日,爱奇艺队深入揭阳民间,对散落民间的潮汕漆艺进行实地调研,旨在直观感受民间匠人的智慧、探查民间漆艺的保护程度、调查潮汕漆艺在当地人民中的普及程度。 队伍前往城隍庙、古榕武庙、西郊神树伯公庙、德胜庙,在获得同意后,对一些与漆艺相关的建筑、漆器进行拍摄。队员们注意到,城隍庙、西郊神树伯公的漆艺作品保存、修缮较为完好,德胜庙的漆艺作品也相对完好,而古榕武庙的漆艺作品金箔褪色较为严重,几乎全都显现出了木头原本的颜色。
关于这个问题,队员们请教了杨细容老师。杨老师表示,古榕武庙的漆艺作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因为这里之前周边是卖海产的,海水自带的盐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古榕武庙的漆艺作品金箔大多脱落。队员们不禁感慨,保护先辈们留下来的漆艺作品、传承非遗文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此外,调研组还随机采访了一些周边的群众,作关于潮汕漆艺相关问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潮汕漆艺只停留在“大概知道,甚至从未听说过”的层面,只有少部分人十分了解。队员在采访过程中,以潮汕话拉近与受访者的距离,并向受访者做简单的宣传,激发了他们对潮汕漆艺的兴趣,有受访者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们愿意花时间来学习这项技艺。正如接受采访的古玩店老板所说:“(漆艺的进一步发展)要靠你们年轻一代去宣传、弘扬!” 经过此次实地考察、采访交流,队员们都觉得对潮汕漆艺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日常生活中的漆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7月13日至14日,爱奇艺团队来到揭阳市榕城区港墘藩城幼儿园开展“潮汕漆艺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义讲向幼儿科普部分潮汕漆器和潮汕漆艺。这个活动也是探索潮汕漆艺宣传方式的一次重要尝试。 在义教活动开展前几天,队员们聚在一起讨论“讲什么”以及“怎么讲”这两个关键问题,在准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潮汕漆艺”的范围较大、专业性较强、所用的词语都比较晦涩难懂,如果要深入讲解,小朋友们可能会难以理解。如何以一种能让小朋友们接受的方式来讲解,成为了队员们需要攻克的难关。
经过数次试讲,本团队才最终敲定了讲课的内容:先介绍潮汕神庙漆器,再由此引入向小朋友们简单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髹漆贴金技艺。 最终,以潮汕漆艺为主题的义讲顺利开展,同时得到了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称能够让小朋友们多了解一些当地的特色文化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整场义教活动虽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队员们切身体验成为一名幼师的不容易。如何能够将底蕴深厚的“潮汕漆艺”讲得通俗易懂,让它能够走进大众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课题,这次义讲不仅是带领小朋友们认识潮汕漆艺的初次尝试,更是团队在探讨如何宣传和传承潮汕漆艺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
7月15日,GPNU爱奇艺团队到达揭阳市博物馆,探寻揭阳历史中的漆艺。在民俗展馆中,队员们看到了分别产自清代、中华民国的各种各样的漆器。博古花架、人物戏剧漆板、馔盒、摆件、各种盛器……这些髹漆贴金的艺术品,在博物馆中受到了良好的保存,在展柜中展现着独属于潮汕漆艺的魅力。
团队在此对前来参观的游客随机进行与潮汕漆艺认知度有关的简单采访,同时对部分不了解潮汕漆艺的游客进行了简单讲解。
GPNU爱奇艺团队的下乡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团队对于潮汕漆艺的学习和宣传一直在路上。下乡活动结束后,拍摄组和后期剪辑组的队员加紧对以潮汕漆艺为主题的小型纪录片的剪辑,希望能通过网络媒体渠道让潮汕漆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之中。
留住文化根脉,才能托起民族的未来。潮汕非遗文化是潮汕人民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守住非遗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创新自己的地区特色。潮汕漆艺作为潮汕非遗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未来还需大家共同守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01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