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八点五十分,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连四海,智造常州行”小分队队长唐一雯在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天枢楼B408,和国际交流学院春季语言班的同学们一起,上了一堂特别的“汉语课”。班级一共十四位留学生,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不同背景…有的同学是为了来中国旅游,有的同学是为了来中国留学,有的同学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讲法语,有的讲阿拉伯语,有的讲英语,还有的讲印度语…但是大家这个暑假都聚在这里,一起学习汉语。
图为小队成员唐一雯在和留学生西娅一起上汉语课。 常州工学院通讯员 蒋发如供图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汉语口语教程》的第七课“请您慢点说”。书上的课文就是我们平日里最基础的对话。“老师,这个字怎么读?”“读‘qing’请。请跟我说:请坐!请进!请喝茶!懂了吗?”“懂了,谢谢老师。”短短的几十个字组成的对话,就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每句话、每个字上面都标有拼音,末尾有英文注释。熟练掌握之后,他们能试着用这个句式询问其他问题,例如:“老师,这个字怎么写?”“老师,这个词什么意思?”“老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图为小队成员唐一雯在为留学生西娅解释汉语词义。 常州工学院通讯员 蒋发如供图
在这堂课中,我成了留学生西娅的“新同桌”,采用中国教育特有的一对一帮扶模式,做了一个小小的助教。我们不仅是同学,还很快成为了好朋友。西娅是喀麦隆人,黑色皮肤,长长的辫子,还戴着眼镜,今年26岁。她五月份才来到中国,短短两个月,已经能使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了。“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她指着生词表里的“注意”和“主意”问我。“第一个是‘pay attention’,第二个是‘idea’”,我向她解释道。汉语不同于英语,简单的声调变化可能就是词义的天差地别。西娅学习很认真,上课时全神贯注,可是当老师问到“谁能上来表演一下这段对话?”时,她害羞了。其实我们已经练习了很多次了,她不仅发音正确而且表情神态都很到位,“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我悄声用英语问到。“不不不,我记得还不是特别熟悉。”她一边说一边跟我小幅度的摆手。第一位上去展示的小组是一个男生,不是很流利,但是很有勇气。我看得出西娅眼里流露出的跃跃欲试。
图为小队成员唐一雯在为留学生西娅解释汉语词义。 常州工学院通讯员 蒋发如供图
“我先说一遍,请大家跟我说。懂了吗?”“老师,我不懂。您再说一遍,好吗?”“好的!我再说一遍,请跟我说。懂了吗?”“懂了”这是后半节课练习的第二段对话,这一次,同样是小组展示的环节,我再次鼓励西娅“我们尝试一次,好吗?”终于,西娅举起了手。在情景对话里,我作为中国助教扮演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而西娅作为留学生扮演的是中文教师。“请跟我说,懂了吗?”“懂了,谢谢老师。”我临时加上了上节课学习的东西,“不客气!”西娅反应很快,接住了我的话。老师也夸奖我们“很不错啊,还有创新。”
图为小队成员唐一雯和留学生西娅展示情景对话。常州工学院通讯员 蒋发如供图
“学汉语很难,但是也很有意思,我想来中国继续学习,所以我很想学好汉语。”这是课后西娅用半中文半英文的模式跟我讲的,很简单的句子,但是我能明白她想表达的意思。在这之前我也有过对外汉语教学的经历,不过面对的多是初高中的外国学生,并且前两年受疫情影响,都是线上进行。这次线下实实在在的参与到语言班的课堂上来,更有了一种新奇的体验。许多留学生其实非常渴望与我们交流,语言作为一种工具,交流就是帮助他们进步的最好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外国有很大不同,汉语的复杂程度更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有许多向西娅这样的人,愿意来到中国,愿意学习汉语,就像她说的,虽然很难,但是很有意思。我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到中国,来到常州,学习汉语,汉语连接四海各国友人,而我们之间的友情,联系千千万万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01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