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省107个区县农村妇女传统手工艺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宁强分队,对汉中宁强县羌故里羌编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员工进行了采访。
图为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实践团队分队
学校主要招揽附近村民,教他们自己能擅长的羌编技艺,他们制作一个手工艺品的时间跟员工手艺熟练程度的高低有关,也跟作品的难易精细程度有关。
自幼受到手工编织品熏陶,45岁的李海宏女士不仅拥有高超的手工编制技术,同时也在此方面上做出创新,为了做成一个新式的工艺品,可以花费超过半月的时间精心制作。同时,作为传统手工艺人的一份子,她欣然表示十分愿意将已有的技术传承给下一代。她认为一份手工艺品的制作需要的不只是耐心,也要有学习它的兴趣。同时结合时事,她也会推出类如冰墩墩的手工艺品,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图为李海虹女士向学生展示手工编织产品
35岁的周爽女士,因在家带孩子,难以外出打工,得知此公司回收手工编织产品,在校学习后便居家制作手工艺品。照顾家人的同时也为家庭添加一份收入,公司内像她一样的人不少,顾家赚钱两相兼顾。公司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带动了当地其他不少产业的发展。
图为周爽女士接受学生采访
与此同时,外间是进行竹编的老人。其中,63岁高龄的王业阳老先生正坐在凳子上进行竹编工艺,询问得知他是18年开始学习的竹编,迄今已五年,曾是一名木匠,而木与竹不同,木匠和竹编的转换并不容易,同为手工从业者,木匠对竹编的贡献有限,依旧需要从头学习,直到学会竹编更换此份工作。
图为手工艺人王业阳正在进行竹编
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人也在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习新的知识。常言:“活到老,学到老。”不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生活技艺的学习,“学习”二字举足轻重,像血液一样不停息,贯穿一个人年幼、壮年、年老的一生,它能带来活力,带来新生,为一份困难的面临提供捷径或是它路,成为克服、成功之要领。
60岁的罗金喜先生有一份浑然天成的安静,自有的快乐与向上,这里有一名听障老人,在进入此份行业之前曾于湖北药厂拉麻药,后回归故里。由于听障和年迈的身体问题,在生存上老人家举步维艰。因难以交流,便询问与他多年共处的员工,原是18年公司初成时见他在卖手工竹编谋生糊口,便招揽至此,这一手精湛的竹编手艺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扬。他是公司仅有的三名高级手工艺证书的拥有者之一,也是教人竹编的师长。
图为手工艺人罗金喜正在进行竹编
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热爱、努力生活的人。在观看录制他精湛手法的同时,这位老先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教其他人,手上的动作停止,等待工具。录制一时没有了内容,他面对与录制之人的眼睛腼腆一笑,化解了泛起的点滴焦虑,无法直接沟通,却让习惯了口头交流的学生学会了另一种无声的传递,难以听见的耳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是一份赠礼,这一份格外清净独属于他的世外桃源,也许造就了他专注做一件事的心神,权看一个人如何看待命运给予他们的东西,好坏全凭他们自己的定论。
一份技艺为一个家庭带来增收,也可成为一个人生存之本。在发展的脚步后面,有人先行有人慢行,但归根结底这些经历是一个人的东西,如何走,怎么走,是他们在各个十字路口的不同选择,值得与否,由自己评定。而若想传承一份名为传统的手工艺,更需“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之心,当经历的逐渐增多,看见的也逐渐变多,选择多样下坚持和沉淀就会成为难题,只是洪流之下,多少文化将被留下,多少文化将继续存在下去。
为了顺应快时代的到来,重要的是其自身能否顺应时代融入生活,一份竹编工艺参与了脱贫攻坚,成为了赖以生存的手艺,便不会遗失;一份没有找到发展空间的文化,不再适应人们的需要,概会停留在博物馆中,供所缅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06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