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互联网为手段,探求剪纸文化的新发展
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剪纸企业以及个人开展创新、拓展多元化的经营领域。为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非遗保护政策,了解剪纸文化的现状,推动非遗剪纸的传播发展,7月15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妙纸春成”小队前往南京总统府内的“汇爱坊”南京助残公益实体剪纸店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当日小队成员于公益剪纸店开展实践,采访了店员关于非遗剪纸发展的观点和态度,参观了解了实体剪纸店基础产品和销售方式。
7月15日中午,“妙纸春成”队员来到“汇爱坊”公益剪纸店。店员热情地接待了小队成员,并向队员展示了店内的精妙剪纸。队员观察了小店陈设以及售卖商品,发现除去各式各样的剪纸以外,店内还销售印着剪纸图案的剪纸扇等衍生品。虽然店内可供售卖的剪纸产品的种类不少,但前来查看和最终购买达成交易的顾客数量并不理想。
通过与店员的交流,小队了解到,当下注重剪纸文化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剪纸正处于濒临消亡的阶段,尽管剪纸已经被不断尝试与其他类型产品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衍生出新型产品,但实际上并没有为非遗剪纸的生存问题带来太大的转机。实际上,处于一个转售而非专业制作的手工艺人的身份,尽管店员对于剪纸的式微有所感触,却难以为此做些什么。
图为小店内南京剪纸 通讯员关雅蔓摄
的确,在发展速度过快的当下,剪纸行业已经呈现后继无人的疲态,很少有人愿意去静下心来学一门手艺活,尤其是当这个手艺活已经逐渐被机器所取代,这也导致坚守剪纸非遗技术的老一辈传承人找不到愿意继承这门手艺的接班人,面对剪纸技艺可能面临失传的悲痛局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图为小店老板为小队介绍剪纸情况 通讯员关雅蔓摄
“现在那些批量生产的剪纸,和手工艺人剪下来的剪纸,其实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店员向小队成员感慨道,“批量化生产所得的剪纸,缺少了灵魂。一个东西没有了魂,自然的也就缺乏了原本的价值。”在工业化入侵日常生活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批量生产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对于类似于剪纸等类型的非遗手工艺品,同时也是一种带来消亡的趋势。
图为店主向小队介绍剪纸行业存在的问题 通讯员关雅蔓摄
在非遗剪纸如何存活的问题上,小队成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否能够让剪纸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促进网民们对于剪纸的了解,进而推动剪纸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呢?
带着对互联网手段是否可行的思考,7月16日,“妙纸春成”小队还走访了位于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的几个剪纸小摊。队员们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部分摊贩由于剪纸线下收入较低、店铺租金过高等,并没有固定的摊位。在开设线上网络店铺的尝试中,许多剪纸店家又因为引流花费较高,成本投入后回报不及时。被采访的店家告知小队成员,现下大部分小型剪纸等非遗文化经营者都陷入了这般线上线下进退两难的境地,情怀不足以维持生计,越来越多传承者或爱好者不得不放弃经营。
对于网络促进剪纸的传播发展,走访店家都与“妙纸春成”小队成员达成了共识,都认为这是未来剪纸的一条出路。通过本次实践,小队成员获益良多,加深了队员对于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坚定了“妙纸春成”小队希望发扬非遗剪纸、传承剪纸艺术的决心。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小队全体成员面对剪纸生存问题,如何利用当代互联网手段为包括但不限于剪纸的优秀传统中华文化寻求生生不息之路的思考。
通过本次实践,小队成员仇文静感慨道,“将互联网与剪纸结合起来,是未来南京剪纸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剪纸式微的当下,已经有不少剪纸经营者和传承人选择利用互联网传播和创新非遗剪纸艺术,将剪纸运用到例如外包装等其他方面中。期望,互联网将被用于文化艺术领域内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剪纸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07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