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理学子三下乡感悟: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传统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程爱媛

灼灼暑期,与这炎炎夏日一同而来的,是精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七月,在我们眼中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我们的激情燃烧着,带着激情我回到了家乡,踏上了三下乡的旅程。支教本身就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更是我一直向往的,支教的地点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这让我的心情更加激动。但是支教生活不是轻轻松松的,是曲折艰难的,整个团队都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地考验,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但是始终不变的是我们真诚又热烈,渴望回报社会的初心。

为了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向日葵”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临沂市莒南县进行二十天的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支教活动。第一天,我们启程的匆忙,只望得天色在车窗外从原来的暗黄色沉淀成了墨黑色。一些个座位上已然有忙碌匆匆的身影,整理文件、撰写文案,各有各的悸动,眼神里都是实现理想的渴望,这些眼神都是射出一束束光的,一束束关于人生价值得以在大学本科期间有所实现的光。向日葵暑期社会实践团参观了位于临沂市的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里面包括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的故居,会议室,缉缴的战利品等。房梁成“品”、奋勇抗战、整编整训,开辟山东革命根据地。跟随着讲解员,我们来到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的故居。迈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低矮的房子,灯打的很暗,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一张长长的方桌,一扇古色的屏风,一张略小的木床,构成了他简单的家。那张方桌,承载着不知多少策略与布局,那张木床,不知黎玉在上面辗转反侧多少次,才能取得如今的胜利。不仅如此,我们还观看了旧物,每个物品都有着它自己的来历,带着回忆,来到那个风雨飘零的岁月。硝烟弥漫的时代,子弹乱飞,也许睡觉的时候就被流弹射中,房屋被炮弹轰塌,从此流离失所。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革命先辈克服种种困难,划破黑暗,迎来最后的光明。

支教第二天的工作来得似乎匆忙,熟悉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安排计划,总结,整理文件、撰写新闻;时间似乎装上了白驹的大长腿,跑得太快,快得让我们实在赶不上,似乎上一刻才从被窝中抽出,这一个有已然进入了黑夜,屏幕上闪着的荧光,看着周边的队友都在忙碌,而我的大脑中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支教生活是丰富的,多彩的,但是时间又是短暂的,快的让我们抓不住,在参与支教活动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影响。每天早上,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充满期待地望着我。他们的笑容和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要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学生们的学习基础薄弱,我不得不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起,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我能看到学生们的进步,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支教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力量。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学生们的家庭背景和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改变。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力,只要给予他们机会和资源,他们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支教活动,我不仅帮助了学生们,也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更加关心他人,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学生带去希望和改变。

支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使命。初次踏入乡村,我被这里朴实的风土人情所吸引,也被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所打动。他们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经历着生活的艰辛和教育的不足。然而,他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渴望改变命运的愿望。

支教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我见证了孩子们从迷茫到自信的变化,看到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和对未来的希冀。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才能和梦想。作为支教老师,我努力去发现并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支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素质和价值观的过程。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我还尽力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我希望能够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支教也带来了挑战和困惑。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孩子们的家庭环境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变不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最后,支教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对教育的感悟,更是内心的满足和成长。每一位孩子的进步都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每一次和他们的交流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在支教的路上,我们不仅教育了他们,也被他们教育和感动着。

支教是一种奉献和付出,但同时也是一种收获和成就。在这份工作中,我学会了更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能力,也体验到了教育的魅力。无论未来将何去何从,支教的经历将一直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09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方言寻根,非遗续脉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古韵乡音,绘就非遗新篇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乡音,绘非遗新篇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守古韵雅音,织乡语新篇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聆听方言戏曲,感受非遗之美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非遗戏曲,感受方言之美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万种风情,藏于乡音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服务暖人心,助力社区扫雪除冰

春节前,受强冷空气影响,烟台市蓬莱区迎来持续降雪天气,部分社区道路积雪结冰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保障群众安全、…

方言之花葳蕤开,非遗之光耀时代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采

学梦归濉,展工大风中国大学生在线网1月24日电(通讯员卢航宇)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响应学校“返家乡”活动号召返回…

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最新发布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三下乡:传承京剧之魂,共度传统文化盛宴
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星火追梦志愿服务团队为习家店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传统文化课程——《大美京剧》。志愿者们秉承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将京剧艺术引入校园,为学生们打开了…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基层,以青春之我助力乡镇的发展
本网讯(通讯员武思怡)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养老问题也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老年活动中心随之不断发展壮大。为了解当代社会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和搜集老人们对乡镇、社区一些活动的建议及意…
湖北学子三下乡:秉持传承之心,走好传承之路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丰富应城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组织12名志愿者来到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四里棚街道刘杨社区开展为期21天的“希望家园…
枣院学子三下乡:党史小课堂,揭开党的历史之谜
2023年7月5日至7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左庄社区迎来了一支特殊的团队——“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实践团。在这次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党史互动小课堂,为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增添了一抹独特而浓郁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下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状态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三下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状态中国青年网十堰7月16日电(通讯员张国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小火柴星火燎援志愿服务队前往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中心小学支教,在这次支教活动中,志愿者也遇到…
湖北学子三下乡:扣开应天门,读懂隋唐城
应天门,是隋唐东都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为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宫的正南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2023年7月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调研小组的成员们…
西外青年三下乡|红凤同心社暑期调研团队:用爱接力“留守花朵”,用情抚慰“留守之心”
(通讯员汪萌)由于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也日益凸显。为做实、做细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及身心健康发展,红凤同心社暑期调研团队于…
萤火之行,为梦想保驾护航
中国青年网泰州7月26日电(通讯员朱贝烨)春蚕无悔吐新丝,蜡烛有爱亮如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暑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组织的“萤萤之火,灼华凤城”暑期志愿公益团队,在泰州海陵区及各志愿者…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2023年7月1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筑与材料工程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应城分队前往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陈河镇中心小学开展“七彩假期”暑期支教活…
红色文化向心出发 筑梦童心携手同行
实践的第一站,我有幸前往山东省政府旧址参观,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之旅。踏入这座曾经权力熙熙攘攘的建筑,我沉浸在历史的流转中,感受到了许多的思考和触动。首先,这座宏伟的建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