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马寺的由来
白马寺的建立,颇具梦幻的浪漫主义色彩。据史籍记载,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西行求法,在西域迎请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至洛阳。汉明帝对两位高僧极为尊重,亲自接待,将他们安置在专门接待外国宾客的鸿胪寺内,随后又敕命在洛阳城西修建僧院,供二位高僧居住。为了纪念白马不远万里驮经之功,便将这座僧院命名为“白马寺”。“寺”的名称也相袭沿用至今,成为中国佛教僧院的一般泛称。
二、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摄摩腾、竺法兰,均为天竺高僧,熟习大、小乘佛教经典,志在弘扬佛法。西域弘法时,偶遇东汉求法使者,遂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洛阳,汉地始有沙门。
然而佛法初传华夏,皈依信仰者稀有,吸收继承者更是寥寥几无,两人精力主要放在翻译佛经。在白马寺内,两人合作,一共翻译出了5部佛经:《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以及《四十二章经》。遗憾的是,只有《四十二章经》留存至今。《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最早翻译出的汉译佛教经典,在中国佛教传播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天竺高僧来到白马寺,从事译经。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共有192部,合计395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三、中国戒律的发源地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并建立戒坛,创立戒度僧制度。同时,安息国僧人昙谛,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佛教戒律和僧团组织的章程都已齐备,在此基础上,中国逐渐发展并形成了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律宗。
四、中国受戒出家的起始地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在白马寺举行了中国的第一场受戒仪式,朱士行依《羯磨法》登坛受戒,成为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比丘戒的出家人,他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自此之后,中国出家受戒的僧人数量不断增加,最多时曾达数十万人。
由此可见,白马寺是佛教早期传播和弘传的中心,其对中国佛教、寺院的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正因如此,白马寺被佛教徒尊崇为佛教祖庭和释源,也是实至名归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0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