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与南京地方文化传承的关联,7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南京1组成员走进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曼谷与古泉社区进行参观采访。7月14日,又走进南京市夫子庙进行参观采访。经过两次走访,作为实践成员,我有不少感触。
图为龙尚曼谷老年休闲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简鑫瑞 提供
7月12日的寻访,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与讲解下了解了两个地方的变迁发展。龙尚先前原是个偏僻的小村庄,甚至几年前每次考核的时候都是倒数第一,但是它现在的发展却如此迅猛,势头大好,靠的是什么?我想是人文情怀。参观途中,我们看见了为老人小孩专门建立的区域,聘请了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课,设置了棋牌室与休闲区供老人们娱乐。关怀保障绝不只是在口头上承诺的,龙尚曼谷真正将老人小孩的权益落到实处。我进去的时候,有的老人正在休息区睡觉,电视空调配备齐全,旁边就是医务室,老人们脸上都是挂着笑的。再去看孩子,志愿者们正在讲课,孩子们上课十分积极,课堂氛围活跃。设身处地地去想,这里就相当于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不用自己在家承受孤独,也不用让在外务工的子女担心。
图为实践队采访退伍老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简鑫瑞 提供
古泉社区的发展同样是翻天覆地的。历史已成过去,迎接的是更好的未来。为孩子们设立的书屋、安全知识屋,为老人们建立的鲁迅室,这不只是关怀,也是文化的传承。邀请非遗传人来为孩子们讲解知识,老人们在院子里书写的一纸纸字,无不体现着文化气息。传承是什么?现在的人把文化传承挂在嘴边,却显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去好好学一门手艺,半途而废的也是大有人在。我们说着,却不这么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华上下五千年,古人留下的文化无数,有些却已失传,当今的我们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里过了太久,已经忘了生活的本质。我看到古泉社区鲁迅室的时候其实是感到庆幸的,庆幸还有人记得,庆幸时代的传承。
图为古泉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古泉社区历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简鑫瑞 提供
作为南京人,我是亲眼见证了变化的。年幼的时候去过一次夫子庙,人不算多,各种手工制品让人目不暇接。现在再去却发现了不同,店铺先进了,以前的人工现在也换成了机器制作,来游玩的游客多了不少。如果说以前是古色古香的话,现在更多的是现代气息。我是很乐意看到这些的,这不只是技术的进步,更说明我的家乡是一直在向前走的。但是发展的同时却也保留着过去的特征,还是那样的古式建筑,路仍是石板路。在这样的环境下走走逛逛,我的身心都变得愉悦起来。
图为古泉社区鲁迅室入门鲁迅雕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钱洁欣 提供
寺庙文化这几年也是盛行的。我最常去的是鸡鸣寺,高三时经常去烧香,那个时候人不多,大家诚心诚意地向佛祖说着自己的愿望,虔诚的焚香。今年我又去了一次,人已经多到要分批进的程度,甚至进去了都走不动。游客量增加固然是好事,大家心里都有愿望,有个信仰不是坏事。甚至我也看到了在网上出现的“在财神庙面前刮彩票”的趣事。寺庙本是安静的,出现这些有趣的事不仅不破坏气氛,也平添了几分趣味。不仅如此,原先支持的捐纸币硬币积功德也增加了扫码付款,庙里手链的款式也多了不少,身处其中,让我感觉到寺庙与现代化的交融,有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飘忽感。但是我也有疑惑,为什么突然多了那么多人?这个问题在我烧香时得到了解答。台阶上、庙前,大家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摆着不同的造型,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真正想烧香的人几乎走不动道,推推搡搡间让我的烧香之路多了些不适感,甚至于出来之后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寺庙怎么说都是庄严的地方,来这里应是诚心拜佛求愿的,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这里好像成了打卡圣地,大家失去了来这里的初心。我对此感到无奈,但是也更多地为鸡鸣寺现如今的变化感到喜悦。
现代化推动着文化传承,文化传承又体现着现代化,二者相辅相成。我坚信,文化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一起走才会走得更好,我们的明天是阳光与鲜花满路。(通讯员 钱洁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5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