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报告:同谱乡村振兴曲,焕发文明新气象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谷顺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发展内涵的“全面”,其中便包含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不但需要物质富裕,而且需要精神富有,乡村的发展只有坚持经济与文化“两条腿”走路,才能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努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缩小城乡知识水平差距。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凝心铸魂的工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全员参与”是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其主体不仅表现为乡村中的基层群众,也包含各方社会人士,如政府、教育机构、乡村工作者、网络媒体等等。只有汇聚众方的力量,方能更迅速有力的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由此推动实现全面富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全员参与

一、引 言

(一)调查背景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全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社会共治,强调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特别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覆盖全体人口,包括农民、村干部、文化人士、教师、学生等,实现全员参与。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规范,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基本单位,重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全员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增加农民对乡村事务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农民自己参与、自我教育和提升,可以形成农民自治、自助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员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全员参与可以促进社会公正,并推动农村社会形成公民道德、法治观念和行为规范。

全员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可以激发农村社会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社会的公平发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创新发展思维和方式,以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要求。全员参与可以汇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可以激发乡村的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要求实现城乡全面发展,实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员参与可以促进乡村的多元发展。通过全员参与,可以推动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文化建设。同时,全员参与还可以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激发农民的创新创业活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原因和意义。因此,了解与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现状对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推动作用,帮助乡村工作者了解实情,因地制宜、切身处地的实施与展开相关工作。

首先调查与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达到综合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中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涵盖了道德伦理、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综合发展,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

第二,其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传统农村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相对滞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重视和发展文化、教育、旅游等新型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第三,其有利于培育乡村社会新风尚。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激发农民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推动乡村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新风尚。

其次,其有利于强化乡村文化自信。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彰显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自信。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俗习惯,推动乡风文明、家风良好,可以增加乡村文化的价值感和认同感,提升农民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再次,其有利于构建和谐乡村社会。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乡村社会。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可以促进乡村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保障。同时,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还注重加强乡际、村际、家庭间的关系和谐,推动乡村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和睦共处的良好氛围。

最后,调查与深入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帮助增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旨在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丰富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等方式,满足农民精神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

(三)主要概念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指通过培育和弘扬良好的道德伦理、文化传统、社会风尚以及文明行为规范,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过程。而全员参与则强调了乡村振兴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是中国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相统一。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全员参与则强调了所有人都应该参与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包括农民、村干部、社会各界人士等。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在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通过全员参与,可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规范,并且促进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公平正义。

全员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是,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和文明建设中。政府应该加强组织和引导作用,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农民应该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社区建设和公共事务;文化、教育、媒体等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的正向发展。通过全员参与,可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二、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对象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山田村随机抽查的当地居民为主要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为更真实有效的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现状,本次社会调查综合以问卷调查为主。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山田村随机抽查的当地居民为主要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的制定与发放,通过真实数据总结分析,从客观角度出发,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

在查阅大量资料与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知衡实践队的队员们的多次讨论修订以及参考老师的意见建议,最终编制出一套调查问卷——《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现状研究》。本问卷共有20道题目,其中包含十五道单选题,四道多选题,一道问答题。题目从背景、现状、原因、措施四个维度出发,了解山田村居民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了解情况、对当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满意程度、对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对通过不同方式深入开展乡村精神建设的期望与建议,综合收集了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山田村随机抽查的当地居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现状的了解看法以及对未来规划的建议。

(三)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81份,回收581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581份,有效率为100%。

(四)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发放,线上问卷二维码由队员分发给山田村随机抽查的当地居民直接进入问卷星页面填写;线下问卷由各组员将有效问卷输入问卷星,线上线下问卷统一用问卷星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分析。本次报告能够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确性,所分析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现状与分析

(一)基础数据——性别

本次湖北师范大学2023文化速递实践队共收集581份问卷,其中男性填写176份,占比30.29%;女性填写405份,占比69.71%。该人数情况符合阳新县排市镇山田村人口现状——男性外出务工,女性留守村内照顾老人与幼儿。由此可知本次收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确保了研究成果更加贴近事实。

(二)村民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了解程度较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人们对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和乡村居民认识到乡村发展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提升,还需要注重文明、道德、思想等方面的建设。

在对山田村当地居民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了解程度情况进行调查后结果显示,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完全了解的居民占少数,表现为占比15.83%;占比超过一半的居民对其对其较为了解;27.88%的居民表示对其不太了解;更有162位居民完全不了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由此可见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基层民众间的普及度与传播率较高,民众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度普遍较高,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仍需加大力度进行推广与普及。

(三)村落节假日民俗活动和体育活动开展频率较低

为了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质,乡村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庆祝、乡土戏剧演出、书画摄影展览、农民合唱团等。这些活动给乡村居民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

在对山田村当地节假日民俗活动和体育活动开展频率现状进行调查与访问后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层民众表示开展的频率并不高,表现为人数360人、占比61.69%。由此可见山田村当地文娱活动开展频率较低,态度相对消极;当地居民对以文娱类活动为主体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期待度较高,期望较大,以文娱类活动为主题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可实施性较高。

(四)社会工作者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正向引导作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背后有着参与机制的建立。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的参与机制和政策措施。

经过实践队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村民认可且遇见的献力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中,当地村民、志愿服务者、政府工作人员占多数,表现为分别占比27.02%、42.86%、24.1%。通过实践队调查发现,以政府为主体所开展的建设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设立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等,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明建设中来。除此之外,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除了政府和居民的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得到了各类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参与。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团队、文化艺术团体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着乡村文明进步。

(五)教育引导对“全员参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注重加强青少年教育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共同努力,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更好地参与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利于培养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生力量与后备力量,为这场持久战添加更有活力、更为深刻的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全面协调,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变革和人力资源发展手段,它对于培育乡村居民的精神文明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至关重要。教育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乡村居民具备必要的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通过教育,乡村青年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提升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能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进步。其次,教育有助于传承乡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弘扬乡村精神文明。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乡土智慧。通过教育,乡村居民可以了解和传承自己的乡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同时,教育还能够培养乡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并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参与社会生活。

因此,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培养乡村青年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中基础设施的正向作用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提升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文化习惯和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提供乡村文化生活的场所和平台。比如乡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等,这些场所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阵地。这些设施的建设能够提供学习、欣赏和交流的机会,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参与度。

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促进教育的普及和提质。乡村学校、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充实与完善能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帮助乡村居民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于提升乡村居民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素养,打破贫困地区教育滞后的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够提升乡村居民的公共生活品质。例如,健身设施、公共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和机会,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同时,电信、互联网等信息通讯设施的完善,可以帮助乡村居民获取信息和开展在线学习、远程办公等活动,缩小与城市的数字鸿沟,提高乡村居民的科技素养。

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也需要吸引社会各方的参与。政府应当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机制。

综上所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学习、交流、娱乐和信息获取的场所,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也要认识到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资源分配不均、传统观念影响等。因此,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积极合作,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参与意识,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四、思考与建议

对现状的思考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其中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旨在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文化习惯和社会价值观,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目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一些现状需要思考和改进。首先,一些乡村地区的教育和文化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乡村居民缺乏广泛的知识和文化修养,影响了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另外,一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生活条件较为困苦,也会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乡村教育和文化资源的投入,提升乡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学校和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引导乡村居民通过学习和阅读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此外,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区建设,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引导乡村居民自发组织文艺演出、手工制作、传统技艺传承等活动,培养乡村的艺术氛围和生活品味。最后,还可以通过加强对乡村居民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引导,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政府可以加强对乡村居民的道德教育,普及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相关知识,提升乡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和社会道德素养。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学校、社区组织以及广大的乡村居民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思想文化动力。

相关建议

1.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员参与”的措施

为推动实现“全员参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乡村工作者而言,需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人员对乡村文明建设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开展主题教育讲座、组织文明乡风乡俗示范等方式,普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和价值观,激发广大人员积极参与的意愿。同时要建立健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合力。

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领导和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制,并明确各级组织和部门的职责。同时,可以成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团队,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共同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员参与,政府应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包括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乡村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村文化传承和创作的经费支持,鼓励开展文化艺术节庆、乡土剧目演出等;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文艺才能。

除此之外,对于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而言,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全员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应加强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乡村素质教育活动,提供农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家庭要注重培养子女的文明习惯和道德素养。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引导,推动全员参与的内生动力的形成。

最后,推动全员参与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新媒体手段,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推广和互动交流。可以建设乡村文明建设的网上平台,发布政策信息、宣传文化活动、分享成功经验等。同时,可以探索创新的社区治理方式,将社区居民和乡村群众纳入决策过程,形成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局面。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员参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2.推动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为实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全面规划:制定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和方向。规划应充分考虑当地乡村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需求,明确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战略指导和组织保障。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展览、文化活动和传统技艺培训等,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建设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艺术展览馆等,为乡村居民提供学习、交流和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激发居民的文化创造和艺术表现力。

开展文化讲座和培训:组织定期的文化讲座和培训,加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家等给乡村居民讲授各类文化知识和道德伦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发展文化产业: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文艺、手工艺、乡村旅游等文化产业,为农民提供增收机会,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栏建设等,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乡村居民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加强组织引领:建立健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政府、社区组织、学校等各界力量应加强合作,形成有序、有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这将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乡村居民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潘娜 鄢奋.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意义和实践途径——探析习近平关于传承发展[N].《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郑先令 王思敏.探索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参与空间[N].《中国社会报》,2019

[3]佚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Z].宣讲家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6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2024年8月3日,青岛大学暑期“三下乡”沂水寻源队聚集了一群心怀革命的热血青年,前往华东革命…

学门“新”启 “育”见成长

为了加强新生对大学的整体认知,帮助新生实现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角色转变,明确发展目标,做好生涯规划,9月13日上午,生命…

西财学子保险调研助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8月7日电(通讯员李亦哲)贡献青春力量,迎接百年校庆,2024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乡创实践队前往崇州五星村,开展…

五星保险调研助振兴

西南财经大学8月7日电(通讯员李亦哲)贡献青春力量,迎接百年校庆,2024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乡创实践队前往崇州五星村,开展…

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安全之灯照亮成长,自护之舟扬帆起航

为了呵护小朋友健康成长,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筑牢全民反诈根基,响应“建设美好校园,反对校园暴力”倡议。山东女子学院青年…

最新发布

关于心愿支教
【心愿支教·筑梦课堂】/崇拜/花朵脸今天是心愿支教团队来到上坊社区进行志愿支教活动的第二天,经过短短一天的相处,同学们已然和老师们熟络了起来,课堂气氛越发轻松有趣。首先,团队队长顾励老师给同学们…
心愿支教之初见
【心愿支教·筑梦课堂】——“初见”终于来到了这一天!/花朵脸心愿支教团队成员们来到了上坊社区进行志愿支教活动,在支教活动的开幕仪式后,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课堂。数学课上,小何老师给学生们细心讲解…
走进企业调研,探索人才密码
7月下旬,山东大学(威海)“凝心聚才”调研团的成员前往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公司的人才需求及科技人才吸引力现状,深化对科技人才吸引力提升的现行措施及其成效的…
闽农林大学子:乡村振兴擎宏图——畲乡梧溪村土地利用走访调查
针对当前农村中存在农用地占用、宅基地闲置等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限制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响应十九大“乡村振兴”的政策号召,调研农村用地情况,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福建农林大学赴宁德福安乡村振…
闽农林大学子:引智入乡宣教会,同心共绘振兴途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7月19日,福建农林大学赴宁德福安乡村振兴调研服务实践队于宁德市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对全体乡干部、村主干等…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激活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实景图”
2023年7月16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发展茶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年9…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子走进“毛竹之乡”双一村,绘制乡村振兴“新蓝图”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子走进“毛竹之乡”双一村,绘制乡村振兴“新蓝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仰看齐俯接地气,乡村振兴有活力
2023年7月16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发展茶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年9…
安徽学子三下乡:凝聚红色力量,谱写青春故事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从烟雨南湖的一叶红船开始,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就逐渐融入了红色基因。在我们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它代代传递,不断壮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学习历史,感悟蕴含在历…
忆往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中共一大会址之行
为了追溯红色起源,回顾党百年来沧桑巨变,感受历史温度,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吾有所爱,其名华夏”小队于2023年8月2日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