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实践队赴阳江市海陵试验区闸坡镇开展三下乡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 作者:王伟铖 谢睿毅 郭宝茵 刘奕靖 罗依婷 洪东佳 王超

用“土地改良+技术”调色板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7月24日至7月29日,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朝阳、学院副院长黄荣斌、学院辅导员关千浩的带领下,联合闸坡镇党委与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先后前往阳江市海陵区闸坡镇白蒲村、北洋村和平兰村盐碱地开展调研,冀以发挥专业特长,依托党建共建、校政共建优势和自然禀赋,破解闸坡镇撂荒盐碱地种植难题,探寻盐碱地治理与种植的新可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图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合影

调研实情,出谋划策

白蒲村调研之行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要求,7月25日至7月26日,经济学院辅导员关千浩、“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一行(下称实践团)赴阳江市海陵区闸坡镇白蒲村走访调研,其中白蒲村梁秀硕书记为队员们开展了一堂“田间实践课”。

白蒲村是实践队的第一站。在白蒲村梁秀硕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与白蒲村村长等村干部进行密切沟通,了解临海盐碱地对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危害,认识白蒲村盐碱地的现实情况,为共同探索科技助农推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奠定思想基础。

实践团赴闸坡镇白蒲村村委会,共商发展之道。经沟通会议,团队了解“珍珠马蹄”对白蒲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团队将研究珍珠马蹄的产销以及如何降低盐碱度,通过完善田地排水系统,在未来将有力缓解高盐碱等问题,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图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在白蒲村合影

图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在白蒲村调研

北洋村调研之行

7月27日,经济学院辅导员关千浩、“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一行(下称实践团)赴阳江市海陵区闸坡镇北洋村走访调研,开启了盐碱地调研的第二站之行。

在北洋村黄创学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七十亩撂荒地,了解临海盐碱地对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危害,为共同探索科技助农推介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奠定思想基础。

本次北洋村一行通过线下调研走访、线上视频宣传与发表新闻稿的立体式实践体验,针对盐碱地独有特色以“科技+”赋能,是大学生走近走进乡村沃土、全面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次创新尝试。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挖掘多元创新推介模式,探寻跨界联动科技助农新路径,持续为广东盐碱地乃至全国和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图 |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实践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北洋村下地调研

图 |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北洋村合影

图 | 村干部为“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讲解田间知识

平兰村调研之行

7月28日,经济学院辅导员关千浩、“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一行(下称实践团)赴阳江市海陵区闸坡镇平兰村走访调研。

“思路一变天地宽,盐碱地也能变成金银滩”在平兰村副书记梁穗芬主持的会议下,实践团了解到平兰560余亩的盐碱地的作物种植,包括当地特色作物珍珠马蹄、海水稻等,平兰村因地制宜,助推当地盐碱地的利用发展,但仍然存在产量偏低,排水不畅等沿海盐碱地固有问题。辅导员关千浩老师提出党建党办高校三步走,为优化平兰村排水问题提供资金助力。切实助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发展,推动建立长效落实机制,搭建合作桥梁。

深入走进经典“红树林”,探索文旅综合发展新路径。实践团赴海陵岛国家湿地公园,体验海上木栈道、观察海边独特风情,在平兰村领导帮子的带领下挖掘当地独特旅游资源,团队将通过“启航-护航-远航”三部曲,围绕当地文旅综合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推动广大学生志愿活动,形成长期活动示范点,助推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图 |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调研并合影

图 |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平兰村调研

进博物馆寻文物之秘,于文物中普法律知识

参观南海一号博物馆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学生宪法学习宣传教育,7月30日,“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赴阳江市闸坡镇南海一号博物馆开展了以“宪法卫士”为主题的普法视频拍摄活动。本次活动皆在通过视频展示,提高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活动现场,“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精心选取拍摄场景,拍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普法视频。视频内容重点通过“私人所有文物是否受法律的保护”、“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是否可以转让或抵押”以及“地下埋藏的文物,单位或者个人是否可以私自发掘”三个场景式的问答,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本次拍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游客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增进了对我国的文物保护法的认识以及其重要性。

本次活动的开展,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宪法普法服务,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宪法的认识和尊重,促进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图 |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讲解中

图 | “利涉大川,治碱兴农”乡村振兴实践团合照

通过此次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将继续发扬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大军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广大农民朋友的支持和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努力,乡村振兴的蓝图必将变为现实,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7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以致用!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传承添新翼

在非遗保护意识不断高涨,传统文化亟待传承与创新的当下,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踏入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开展了一场旨在推动桂平杖头木偶戏活态传承的实地调研活动……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致力于为其传承创新贡献力量。桂平杖头木偶……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为其传承发…… 王雨欣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商学院学子调研雁绣非遗,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1月15日,山西忻州代县的雁绣工作室里,山东大学商学院“元中藏遗”队成员王妍博与雁绣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凤兰老师展开了…

桂平杖头木偶戏 “遇春”:广西师大学子 “穿针引线” 解传承之困

在文化多元且非遗保护意识渐强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深入调…

青春赋能:广西师大学子为桂平杖头木偶戏 “舒筋通络”

在非遗保护热度攀升的当下,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最新发布

于实践中感悟,收获成长
我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一次支教活动。这次支教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孩子们的影响。我们支教的地方是一个乡镇小学,学校的孩子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
绣古今传奇,展国之精粹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锦“绣”非遗汉绣传万家云南实践团队 暑期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传播汉绣文化的目地是为了更泛地宣传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的汉绣文化,提高汉绣在世界文化艺术遗产中的地位和…
河科大学子三下乡:追随红色脚步,坚定红色信仰
河科大学子三下乡:追随红色脚步,坚定红色信仰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党史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
感悟精神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我国是…
承载希望,畅想未来: 江科大“扬帆深蓝”实践团下乡支教
为了贯彻和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优良的学习氛围,7月15日,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的“扬帆深蓝”实践团前往溧阳市社渚镇王家村,开展了以“探访乡村生活,参与乡村…
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
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红色记忆寻访团第七期红色记忆寻访实践队队员梁嘉婧、乔椿雯、连治远、问晶晶、魏雨婷、贾鑫海6位队员于7月12日前往中国共产党太原市历史博物馆参观…
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中国青年网沧州7月10日电(通讯员李一甲)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改造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一次“脱胎换骨”,一个个原本老旧的居民…
护绿水青山,促和谐发展
护绿水青山,促和谐发展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力量。世界需要绿色,人类亦需要绿色。为全方位全过程推进绿色低碳教育,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6月26日…
向绿而行,共谋绿色发展之路
向绿而行,共谋绿色发展之路6月26日到7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力学笃行”实践团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风景区以及泰山区附近村落及曲阜师范大学内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泰山风景区感受到大…
风起于青萍之末,逐梦于山田之间
□庞秋娜(文学院2203班)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为响应2023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7月6日,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文化速递实践队奔赴黄石市阳新县田心村田心完全小学开展“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