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守护万里“湿”意,“苏”写乡情画卷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地球之肾,湿地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协调利用湿地的自然生态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是平衡经济与生态发展,构建人类和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步骤。
为了解江苏省典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ECO-“湿”意盎然团队联合校级学术科技类社团钟山博绿协会在郭辉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宿迁、淮安、盐城、南京进行访谈、问卷调研,并就湿地保护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图1 团队合照
千里洪泽——宿迁篇
7月14日,团队成员来到宿迁市泗洪县洪泽湖自然保护区,并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到洪泽湖保护区现被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实验区,目前缓冲区原有的居民大多已完成搬迁,部分鱼塘现已退还为湿地。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来到洪泽湖湿地博物馆,对洪泽湖水域生长的植被、生活的动物等有了更为细致的了解。在参观中,团队成员发现水域中普遍分布着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小蓬草等入侵植物,入侵植物的存在成为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挑战。
图2 洪泽湖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洪泽湖现状
7月15日,团队前往临淮镇胜利村进行调研。据村干部介绍,胜利村是洪泽湖退渔还湿后由渔民组建起来的村落,大家傍水而居,以渔为生。然而,由于洪泽湖保护的需要,部分水域严格禁捕,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何平衡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便成了当地最大的难题。
据了解,胜利村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抖音进行直播带货,打造临淮特色品牌,扩大当地荷花、莲蓬、荷叶等特产的销售市场,以三产带动一产,在保证生态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增收。
苏北风光——淮安篇
7月16日,团队成员来到淮安市洪泽区,对当地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研。团队前往流均镇都梁村,了解到该村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利用当地水域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当地主要种植莲藕,通过深加工将其制成藕片、藕粉等;养殖业主要为龙虾养殖,通过藕虾共作的方式形成了“荷在水中长,虾在水中游”的独特生产模式。然而,在种植过程中投入的有机肥会导致水体氮、磷等元素含量提高,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加上入侵植物的影响,当地水质受到了极大威胁。
图3 村干部介绍都梁村湿地保护情况
7月17日,团队来到洪泽区的第二站——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位于湿地公园中,污水处理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较为完善,对当地水源保护意义重大。然而,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湿地公园植物入侵现象非常严重,因而阻碍了本地植物的生长。通过与管理人员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处理入侵植物的“性价比”并不高,因而对此现象尚未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图4 团队成员了解流均镇湿地现状
沿海风情——盐城篇
7月18日,团队成员由淮安前往盐城市射阳县。在调研中,成员们发现当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仍有待提高,射阳县发电站火力发电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团队成员认为,当地可以充分利用海岸风力资源、太阳能进行发电,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降至最低。
7月19日,团队成员在鸟类鉴定专家赵永强老师的带领下参观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图5 团队观看珍禽保护区宣传片
在参观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观察到个别区域的树木有生病、枯死的现象,为探究具体原因,成员们分别对生病与正常树木区域土壤、叶片进行了采样处理,并将其带回实验室,准备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
图6 对土壤样品进行pH测定
金陵“湿”韵——南京篇
7月20日,团队成员回到南京,来到本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鱼嘴湿地公园。成员们通过问卷对游客们进行湿地保护相关意识的调查,据统计,收集到的143份问卷显示大多数游客对湿地功能的认知尚不全面,对湿地保护的关心程度也有待提高。基于此,团队成员利用宣传单对部分游客进行了湿地保护科普宣传,提高游客的湿地保护意识,为改善城市湿地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图7 在鱼嘴对游客进行问卷调研
实践总结
植物入侵、水体富营养化、湿地能源利用、游客保护意识……这些问题都是湿地保护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之路漫漫,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己任,当用一湖清水铸就一座文明之城!
前路虽长,我们行则必至!
重任在肩,吾辈不负韶华!
湿地保护、生态发展,
以术业专攻,守护万里“湿”意,“苏”写乡情画卷!
宣传材料:
图8 宣传海报1
图9 宣传海报2
图10 宣传海报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8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