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百城石榴红”温暖黔行支教小分队不忘“籽籽相依,提携互助”的初心,在贵州黔东南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赓续与高武村的十年支教之约。7月16日,团队成员们跨越1245.3公里,历经十二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贵州省黔东南从江县银谭小学。
为了这一场明媚的邂逅,团队成员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早在支教前的一个月,团队便经过前期层层选拔,最终确定16名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成员前往从江县高武村。在确定支教成员的基础上,“百城石榴红”温暖黔行支教小分队紧锣密鼓地着手开始各类准备工作。从课程安排的制定,到以“大概念”转化为“大单元”“大任务”教育模式为基础的备课方案的形成,再到“多层级”奖励机制的设置,都进行了密切商讨。路途遥遥、旅程途途,小分队始终团结一心、密切合作,一路相携,同步而前。
图为团队成员与高武村村民合照对于此次支教活动,团队成员有着赤诚向往。“当我想起自己终于能够为他人做些什么的时候,当我意识到我的身份和认知不再单薄而幼稚时,即使我踏的是脚下的黄土,心中亦充斥澄澈的天空。”支教老师胡逸佳在出发当日的实践日记中写道。
到达当晚,黔东南村委为团队举办了一场欢迎仪式。在这场别具特色的欢迎仪式上,团队成员们品尝当地特色食物,了解当地风俗特色与基本情况;指导老师与村委们边畅饮边闲谈,进行支教任务对接;村委们起身向每桌轮流敬酒,弹唱苗族特色歌曲,热情欢迎团队成员们的到来。欢迎仪式结束后,为确保后续支教活动的顺利展开,银潭小学校长吴向华与杭师大“温暖黔行”黔东南支教小分队带队老师余辉进行深入交流,并在团队内部召开了一次简短的会议,告知团队成员活动流程、课件准备等注意事项。
7月17日一早,学生们就陆续到达银谭小学。上午8时30分,在各班班主任的整顿和组织下,孩子们在操场上列队清点好人数后,便走到了各自的教室,开启了为期十多天的暑期学习之旅。谈及对孩子们的初印象,支教老师王蓓蓓笑着说,“他们是瘦小的,更是朝气蓬勃的,黢黑的皮肤为他们增添了一分质朴的可爱。”高武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嬉闹,充满朝气的喊叫声、充满生气的打闹模样、充满稚气的交谈声音顿时迸发出来,深深触动着每一个支教老师的心。
图为学生于学校操场集合
在课程安排方面,团队成员经过多次商讨与考量,开设了多元而独特的课程体系:团队开设职规课程填补当地教育资源空缺;开设科学课程等主科课程,寓教于乐,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素养和创新能力;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开拓艺术视野,提高艺术情操。
课堂上,支教老师董婉淑在职规课上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将例子与动画形象融合,由简入深,让同学们了解到职业规划与个人的联系,并在第一节课重点讲述了个人学习兴趣与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联系。初中A班班主任胡逸佳在科学实验课上,将平时容易获得的薯片包装筒作为原材料,与同学们一起在课堂上动手实验,用游戏的方法传授“实像”“虚像”等系列初中重要知识点;小学A、B班老师王蓓蓓与郑心泉联合展开美术课程与音乐课程教学,通过《寻梦环游记》将音乐审美培养以及吉他设计两个教学要素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小学生们的兴趣,还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一举两得,大大提升了支教效率。
图为团队成员上职业规划课
图为团队成员上科学实验课
图为小朋友们认真上美术课
小学A班老师董婉淑说:“他们虽爱打爱闹,但也不失礼数,偶遇时的一声声‘老师好’,下课后的齐声道‘老师辛苦了’,那种朴实与真诚,那种崇拜与敬意,如一团纯色的火与光。吵吵闹闹是他们尚为孩童的本色,真诚友善是他们代代相传未曾改变的底色。黔东南的孩子们,渴望知识、尊敬师长,在团队支教行动中,必将收获一定的知识与本领,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大环境中,在杭州师范大学与银谭小学的密切相携之中茁壮成长。”
支教路途途,黔行道漫漫。在此次支教活动之中,团队成员们始终怀揣着一颗真挚热烈的赤诚之心,投注于积极的教育实践,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浸润孩子们的内心,不畏环境之恶劣,不惧条件之简陋,前行心毅毅,相携意浓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9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