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村闲置宅基地数量在不断增加。应基于多功能利用角度,分区域、多主体进行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同时结合村庄规划和发展战略进行综合性多产业发展,探索宅基地多功能利用新模式以及扩展宅基地功能。基于此,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心向农实践团于2023年暑假期间前往农村进行实地调研。
交流为基,文献为辅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土地闲置宅基地的情况,实践队成员采取多种方式获取相关资料。在搜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可知,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民进城后没有退出宅基地,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反而增加。再加上现有宅基地制度的限制,农户难以通过流转等方式利用闲置宅基地,造成闲置宅基地数量增大于减的现状。通过实践队成员在乡村的走访调查可知,不同农户对于闲置宅基地利用产生了分歧,部分农户愿意出资对闲置宅基地进行商业化改造,另一部分农户不愿出资进行商业化改造,少数农户即使企业、政府帮忙出资也不愿意进行宅基地改造。即便村民都愿意将闲置宅基地利用起来,选择何种模式仍难以达成共识。综合讨论实际情况与文献资料,为实践队成员后续研究宅基地使用情况提供了背景支持资料。
踏实实践,勇于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分成两队齐头并进,分别通过电话访谈与实地考察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宅基地的合理利用与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首先,农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情况得不到统一。有些农户愿意对宅基地进行商业化改造,而有些却甘愿将其闲置也不愿意对其进行相关改造,因此闲置宅基地的使用得不到具体的统一。其次宅基地利用条件缺乏。村落内缺乏旅游化条件、宅基地流转市场或项目资金等因素,无法借鉴现有利用模式。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缺乏自身特色,还有部分农村不仅宅基地大量闲置,还存在农田荒废、生态环境差等问题。既无法结合农业、生态、文化等发展旅游化模式,也无法发展特色产业。最关键的是,不同村庄闲置地利用模式同质化严重某一地区利用模式试验刚取得一定成效,其余地区便纷纷效仿,这种效仿只注意到了模式,并未结合自身文化和特色,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战略设计,导致仅一个市(县)内就可能存在几个相同利用模式的村庄。这些风格样式和发展定位相似的村庄同质化现象严重,会使有限的游客分流出去,与其他村庄产生激烈的竞争,一旦遭遇游客不足的风险就会造成资金入不敷出、前期投入收不回来的结果。
吸收借鉴,因地制宜
综合分析当今宅基地闲置情况和使用背景之后,实践队小组成员针对宅基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系列可能性想法和措施。首先,政府应当充当领头羊,发挥带头作用,主动盘活闲置宅基地,由地方政府进行全面规划布置,并牵头引入市场资本与村集体合作,鼓励农户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宅基地开发,实现“统一组织、一体化发展、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好引导和管理的职能,市场经济主体则提供资金与岗位,农户提供宅基地和劳动力,村集体则居中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其次,需要探索利用新模式。近年来兴起的乡村养老产业和艺术创意村,属于新模式的探索。养老产业由政府组织租用闲置宅基地,打造为包括食堂、书吧、洗衣房、卫生服务站等综合养老服务社区,除居住功能外增加了养老保障功能。艺术创意村最早来自艺术家租赁农户的闲置宅基地用于艺术创作,后来吸引了更多艺术家的加入,对整个村进行涂鸦创作,形成了艺术创意村,吸引外来游客。在这种模式下,宅基地发挥了财产功能和景观功能,艺术家能发挥灵感,农户也能获得经济收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9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