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参观西柏坡,重温赶考路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曹世龙

安徽学子三下乡:参观西柏坡,重温赶考路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7月21日电(通讯员曹世龙)

7月21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赓续红色精神,厚植初心使命”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队员在此过程中重温红色历史,感悟“进京赶考路”,缅怀革命先烈,学习西柏坡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思想。

在实践队的原定安排计划下,队员按照西柏坡故址以及布局结构,依次参观了西柏坡纪念碑,五位书记铜铸像,西柏坡廉政教育馆,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步入西柏坡纪念馆广场,鲜花簇拥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幕幕景观让实践队员切身地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和先辈的精神。

图为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纪念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曹世龙供图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是毛泽东等史共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领导中心。在这里,中共领导人命令将国家资本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推行了土地改革,做出了中共历史上许多重大的战略决策。为了纪念这段光辉历程,西柏坡纪念碑在这里矗立起来。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委先期来到西柏坡。第二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的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直至1949年3月进入北平。党中央在西柏坡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是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关键时期。正因为如此,西柏坡是我党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最后一站。

在西柏坡这座充满红色气息的乡村中,“赶考”之语言、西柏坡之精神、“两个务必”之理念犹在耳、激荡心间。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学习和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厚积薄发,勇于冲锋,敢于担当,不负韶华,在奋斗中打磨心性,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在拼搏奋进中谱写青春之歌,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为党和人民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图为五位书记铜铸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曹世龙供图

离开西柏坡纪念碑之后,队员继续深入参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铜像傲然屹立,仿佛在眺望即将到来的胜利。来到书记们铜像的面前,感受着铮铮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同时也实践队队员也期盼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接着,队员走进西柏坡廉耻教育馆,刚一走进就能看到一个大写的“廉”字展示在中央,慢慢而又仔细地浏览着墙上的一幅幅照片、图画,地面上摆放着的一个个地理模型,一份份历史资料和展开着的人民日报以及一样样领导人们的物品,仿佛已经回到过去,与当时的人们共同经历历史的滚滚波涛。

图为实践队队员介绍赶考之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曹世龙供图

在参观完廉耻教育馆之后,实践队队员前往中共中央旧址。走进旧址大院,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苇塘,在雨中更加衬托出其风采,紧接着一座座土坯木顶的房屋分布其中。走进领导人们的屋中,简单的物品摆放,除了床铺、油灯、桌子、椅子等几乎毫无冗杂、繁奢的物品,让实践队队员们真切地体会到当时革命前辈地伟大。一份份重要文件,一桩桩重要决定竟是从这样地小屋子中传出。闭上眼睛,就仿佛能看到,某个夏日夜晚,毛泽东与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围坐在磨盘周围,谈论着战局和时局。一盏煤油灯默默无语,几只小飞蛾围绕在周围……

据了解,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建国前中共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一系列战役在此运筹和指挥,以及之后土地改革运动会议的举行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等等,它是当年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图为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曹世龙供图

西柏坡纪念馆之旅结束后,实践队队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仍旧沉浸在当时人们的伟大与深深震撼之中,在心中留下满满的敬仰与感激之情。回到家乡,队员们将西柏坡纪念馆的参观经历和感悟与身边人分享,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对历史的重视和关注,以及对先辈英雄的缅怀之情。他们深知在新世纪的今天,物欲横流,许多人迷失了初心和方向。 因此,新时代青年更要秉持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学习和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的坚守和对革命事业的持之以恒。实践队员们决心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交给时代和国家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袁浩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20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韵南国伴古迹:武大学子赴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韵北国护古迹:武大学子赴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护遗迹传薪火:武大学子赴17省37市1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韵江城护古迹:武大学子探寻革命文物保护新途纪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山东省多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盛夏逐梦 未来可期
2023年暑期赴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为期半个月的支教已经结束几天了,我们都已经在孩子们的不舍中回到了家中。在支教中的情形似乎还历历在目,仿佛如昨日发生一般,孩子们的故事画面也经常突然出现在脑海中,…
枣院学子三下乡:弘扬光荣文化传统,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为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四个全面”,7月初,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实践团到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进行参观,进行党史宣讲,拍摄宣传片。…
枣院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满载而归
通过参加参加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感悟。首先,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亲身参与其中,走进社区、学校、乡村等实地,了解…
以音乐的力量筑梦前行
中国大学生网京山市8月1日电(通讯员谭双聪)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希望之星孙桥镇分队的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志愿者邓卓东以吉他为引,不仅向孩子们介绍吉他,更向孩…
西农学子暑期前往杨凌三村开展集体经济调研
近年来,村集体经济在盘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优势与国家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优势,为深入了解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效,探索“多村联合”这一集体…
湖北学子三下乡: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
7月30日电(通讯员朱雯菲)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7月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追风者志愿服务实践队在董必武红军小学开展了刺绣课程,结合了红安当地的红安绣活非遗文化,团队…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安全第一,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越来越炎热。因此溺水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同时在暑期期间在辅导员刘梦莎的带领下我们组成了志愿者前往芜湖市古城以及附近的社区进行防溺水宣传。同学们紧随着刘…
特别鸣谢一起成长的我们
犹记初来那一天,那时初来乍到,对未知的十二天的生活感到有一丝畏惧,但更多的却是憧憬与期待,毕竟大家都为此做足了准备。十二天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却也不长。瞧!白驹过隙,恍然间便已度过大半时光…
枣院学子三下乡:守护留守儿童,共筑安全之桥
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队“新时代新青年”于2023年7月5日至7月7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河口村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安全知识与教育小课堂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当地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促进他们…
“媒”好乡村,让短视频走近乡村
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3日电(通讯员李芝春)短视频作为一种简单快捷的新媒体视频内容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乡村老龄化程度偏高且信息化程度较落后,部分乡村对短视频等媒体内容仍处于模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