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南京市博物院的文化继承与传承调研

来源: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鑫的旅途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南京市博物院的文化继承与传承调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队就南京市文化的继承与传承现状进行研究,得到结果后进行分析发现一系列的问题,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实践队员主要在南京市博物院展开文化继承与传承调研活动,调研内容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态度,以及如何更好的传承、我们又该如何继承文化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虽然有所改善,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现在的发展成果也没有明确的了解,对未来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认知,只能从较为单一的渠道了解,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的作用为传统文化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我们应该增加宣传渠道来宣传传统文化,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让人们从心底对与传统文化充满敬畏,从实际行动来弘扬传统文化。

实践开始前,赴南京市博物院调研文化继承与传承实践小队的队长首先与南京市博物院的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共同讨论本次实践开展的细节与实践目的。在南京市博物院的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成功参观及了解博物院。

南京市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是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院,是南京市立博物院,国家重点博物院之一,是江苏省、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的前身是建国初期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78年南京市博物院正式挂牌。南京市博物院担负着南京市地区的地下遗址和古墓葬的考古发掘调查,文物的保护、藏品的征集与保管,以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展示南京市在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的轨迹,重点展示南京市古都历史文化的成就。

南京市博物院所处的朝天宫是江南地区建筑等级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朝天宫之名,系明洪武十七年(1385)太祖朱元璋下诏亲赐,取“朝拜上天”之意。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

(图为南京市博物院内部图 实践小分队队员摄)

南京市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2500多年建城史中,尤以“六朝古都”而蜚声海外。长期以来,对六朝都城——建康城的认识,都局限于史料和文献记载。而对其真正的位置、范围及结构等问题一直不是很清楚。这也是我市文物考古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为配合南京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南京市博物院的考古人员积极主动投入到配合城市建设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当中。围绕着六朝城市遗迹的调查和发掘,先后在成贤街、大行宫一片近二十处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特别是在大行宫一带,发掘了多处地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处六朝时期的道路及两侧的路沟,这也是多年以来六朝城市遗迹中最为重要的发现。这一发现,对了解六朝时期城市遗迹,进而探索建康城市的位置及结构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传承扮演了符号性的角色,各地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地域文化展现出独有的精神魅力。正是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汇聚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鲜活内涵和个性魅力,实质上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提供强大动力。所以,我们作为大学生,必须为弘扬地域传统文化作出贡献,首先我们应当以身作则,不断进行阅读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推陈出新,其次,还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要求,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别人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此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效仿,并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并积极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从而为推广地域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小分队队员的感受:通过参加这次社会实践,使大学生零距离接触原生态的社会,从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社会,不仅为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好思想准备,而且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危机感,促使大学生立足现实,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究,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充分锻炼小组成员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分析思考问题等能力,增进大学生对安徽文化继承与传承的了解,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增强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注重实践调研的爱国情怀和务实作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26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法”韵南国伴古迹:武大学子赴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时光的长卷中,文物古迹如同无声的史官,铭刻着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它们是民族记忆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桥梁。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文化瑰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保护…… 李彦卿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韵北国护古迹:武大学子赴北方多省开展社会实践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文物古迹宛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兴衰变迁。然而,在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自新《文…… 邓春林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护遗迹传薪火:武大学子赴17省37市113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践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可移动文物作为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忠实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桥梁。随着时代的快…… 张婧妍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 韵江城护古迹:武大学子探寻革命文物保护新途纪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古迹是文明的忠实见证者,凝聚着岁月的深沉印记。它们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着诸多挑战…… 赵晓玲、王子希、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山东省多市开展社会实践

2025年1月10日至1月13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前往山东省多市开展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调研期间,队员们在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淄博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淄…… 张景博 张盛伦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 黄婧怡 武汉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的非遗传承保护
为观察这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成就,深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背后蕴含的潜力与可能,7月5日,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共10人赴泉州开展“探寻木偶非遗,助力点亮进步路…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中国民族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8月1日,河南工业大学“筑梦远航”实践团队成员进入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邵火庙小学,在课堂上组织开展普通话易错字词挑战,…
时光留“夏” 筑梦“童”心:心火天门马湾队结业典礼顺利举行
大学生网报天门8月2日电(通讯员孙佳欣林思嘉)7月30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2023年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天门马湾分队(以下简称“马湾分队”)暑期夏令营结业典礼顺利举行。马湾中心小学马尧兵主任出席典礼,全体…
兰大学子宣讲:弘扬传统记忆,传承非遗技艺
7月27日和28日下午,来自兰州大学的“石转稷香”会宁石磨炒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全体成员按计划前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开展有关非遗项目的宣讲活动,为中川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献上了一节精彩纷呈的非遗…
电气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赴淮宝政府旧址参观学习
【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23年7月讯】(通讯员:电气青协周自鹏)2023年7月24日,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史学习实践团赴淮宝政府旧址参观学习,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
湖北学子三下乡: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
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之前,我们制订了详细的策划。但当地条件和乡亲们的想法让我们的教学计划不断调整。原定计划被搞得一团糟,对此我们深感失落之情和不满之意,但凭借着我们每位队员的相互激励和相互调配以及…
电气学院学子赴沙家浜学习红色文化社会实践
【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23年7月讯】(通讯员:电气青协周自鹏)7月23日,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测控222班红色文化学习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沙家浜进行红色文化学习。实践团在沙家浜芦苇荡领会红色事…
传承剪纸技术 弘扬中华文化
剪纸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剪刀和纸为基本工具,通过剪刀在纸上的切割,形成各种图案和造型,反映出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树立学生的民族…
安徽财经大学学生走进藕塘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学习红色历史
安徽财经大学学生走进藕塘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学习红色历史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烈士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023年7月24日下午,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一批学生来到了位…
支教一路,繁花盛开
大学生网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田明哲)为了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以及助力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爱心。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15号去往西流河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