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红色文化,宣播振兴故事
为进一步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忠实践行与响应“八八战略”,用“青春言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7月28日,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红兴乡村,浙理播客”实践团走进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向路桥青年宣讲团成员“取经”,探讨宣讲技巧;并打卡红色地标,通过寻访林泗斋纪念馆、戴大夫纪念馆和陈安宝纪念馆,挖掘路桥区本土红色文化。
对话路桥青年宣讲团,探讨青年宣讲新形式
实践团队成员与路桥区“青听未来”宣讲团成员、路桥区少年活动中心红领巾朗诵团指导老师滕美云老师以及台州市郑岩滨宣讲名家工作室成员屈资博老师于7月28日上午相约当地的乡村振兴点位之一——水心草堂,以学习交流会的方式,就“如何让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燃起来’”进行了探讨。理论宣讲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人民群众思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交谈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路桥宣讲团的宣讲经历和接下来的宣讲方向。屈资博老师提出,宣讲的最终目的就是“讲发展,讲经济”,这对实践团大有启发。
图左为滕美云老师,右为屈资博老师
图为水心草堂
图为宣讲团学习分享会交流照
创新宣讲形式,让理论宣传“接地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的要求,双方团队就“面对不同宣讲对象,采取何种宣讲形式”展开讨论:面对老年群体,要讲“人话”,将深奥的东西通俗化、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面对少年儿童,要趣味化,将枯燥的理论活起来、将红色故事动起来。通过思考与讨论,他们探讨出了辩论赛、穿越剧等理论宣讲新形式。
图为双方团队合照
双方团队一致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宣讲能够深入人心,就需要下沉到农村、企业、工厂等,全面了解与调研,挖掘本土文化,避免面上泛泛。
寻访本土英雄纪念馆,挖掘本土红色文化
实践团队走入各个村镇,寻访了路桥区多个深藏于村中革命英雄纪念馆。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对路桥的本土英雄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他们身上那种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而感动,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故事素材。
图为实践团于林泗斋纪念馆前的合影
图为实践团于戴大夫纪念馆前的合影
实践团队走入各个村镇,寻访了路桥区多个深藏于村中革命英雄纪念馆。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对路桥的本土英雄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他们身上那种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而感动,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故事素材。当日,路桥区受台风“杜苏芮”影响,狂风暴雨,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参观时仿佛回到了那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
图为实践团于陈安宝纪念馆前的合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听讲解员介绍陈安宝将军生平
在陈安宝纪念馆,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实践团成员详细了解了抗日名将陈安宝精忠报国的英勇事迹。他自幼家境贫寒,父母双亡,为报效祖国,他努力锻炼,20岁考入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属下的入伍生队,不久转入保定军校。毕业后,参与了各类战斗40余次,在率第29军参加南昌反攻战役时壮烈牺牲。
戴大夫、林泗斋、陈安宝,他们都出生在农民家庭,但他们秉性刚直、追求正义,为党和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红色故事、红色记忆代代传承,先烈们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当地人,也激励了实践团的成员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28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