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南大学“红心筑梦,和润家苑”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带领8名小学生在巴里坤县文博园进行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倡节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民族团结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巴里坤县将不同时期的粮库打造成城乡规划馆、历史博物馆、群众书画馆、民族团结馆、考古实验室、西域屯垦博物馆、松峰书院等成立巴里坤文博园,具有丰富的研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吸引了大量游客。
仓廪实而知礼节——清代粮仓
走进清代粮仓博物馆,实践团成员尼鲁帕尔向小同学们介绍说,清代粮仓是为储存粮食而建造的重要设施,它不仅保障了粮食的安全储存,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她指着古老的木质结构和石砌的墙壁,解释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之处。小同学们被这座古老而庄重的建筑深深吸引吸引。
(尼鲁帕尔向同学们介绍巴里坤面食)
尼鲁帕尔还向小同学们介绍了陈列的旧布票、粮票、称量和储粮的器具,体验巴里坤饮食文化和屯垦文化,重述古粮仓的光影流转,讲述两百多年前丝路重镇的风韵与神采。小同学们明白,从历史遗迹到文旅景点,保存完好的清代粮仓守住的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
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实践小分队引导同学们思考当代农村的发展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借鉴历史经验和智慧,推动乡村振兴。同学们热烈讨论,提出创意。
医者仁爱众心齐——杨忠贤纪念馆
小队成员郭佳怡带领同学们走入杨忠贤纪念馆。通过纪念馆内的影像资料、荣誉证书、医疗器械和相关文献,同学们了解了杨忠贤医生的生平经历和医学成就。杨忠贤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曾被多次授予荣誉称号。他自愿来到缺医少药的萨尔乔克乡担任乡村医生,37年如一日,长年累月地在牧区巡诊。为了与牧民熟练交流,他自学哈萨克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愈了许多疑难病人。
(小同学们集体朗诵)
青山埋忠骨,英魂系草原。杨忠贤在1999年离世,晚年身患癌症的他仍坚持为牧民看病,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和事业。”他被牧民称为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朴实奉献精神的“韭菜大夫”,生为牧民驱病痛,死为草原守平安,他的事迹将永远被草原人民铭记。通过了解杨大夫的故事,小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医学精神、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杨忠贤医生的故事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此外,馆内还展示了许多巴里坤县数年来民族团结的模范事迹。通过集体朗诵,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增进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激发他们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力量的热情与决心。
尼鲁帕尔同学感叹道:“刚开始我们只邀请了8名小同学,后来陆陆续续又有几位小朋友主动加入了研学队伍,他们十分积极好学,学习氛围浓厚,这是一次难忘且有意义的研学活动。”
(研学小队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1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