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3日电(通讯员 肖彤)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打造乡村代言人,打造乡村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桥梁,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劲的“云动力”。基于对乡土文化传播途径的调查,曲阜师范大学“媒”好乡村实践调研队的队员于2023年6月24日来到山东省日照市碑廓镇。以碑廓镇为主要实践场所展开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村民短视频使用情况以及新媒体时代下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现状。
召开实践会议,制定调查问卷。
实践队员出发前,召开成员讨论会,各队员针对各自查阅的资料进行分享。分析得碑廓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的优势,其农业和新媒体发展势头好的结论并确定其作为实践地点。与此同时,实践队员们针对所讨论的问题,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准备从村支书,村民等多方面多层次了解村民短视频使用情况以及新媒体时代下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现状。
图为实践队员在碑廓镇会议室针对此次实践调研进行讨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
走访村委会,同村支书交流了解基本情况。
新媒体对于乡村振兴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在多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如果非要说出其中最大的作用是什么,那么,在王同志看来,就应该是新媒体给大家、特别是给越来越多的“三农”用户带来三个“感”,即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新媒体的这个作用,是通过它改变了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方式带来的。新媒体的“新”在什么地方?我们常常会列举到它“多点对多点”的技术特征,会提到“人人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的媒体新业态,以及包括“视频”“直播”等新手段,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它比起传统媒体来,就形成了四个“任何”和四个“更”的优势。所谓四个“任何”,是指它具有任何时候 (Anytime)、任何地方 (Anywhere)、任何(Anybody)和任何事物(Anything)的媒体传播优势;所谓四个“更”,是它在传播时可以做到更直接、更便捷、更及时、更交互。
图为社会实践成员与王同志就新媒体作用问题进行探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采访碑廓镇村民,了解新媒体与村民间的密切联系
实践队员们来到村广场,分成四组分头采访村民。采访得知村民大多数在农闲时都爱看短视频,乡村生活等短视频题材接地气更受欢迎,也有少部分村民会使用新媒体拍摄短视频。科技的进步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使艺术形态进入机械复制批量化生产时代,正如本雅明所说,艺术的光晕渐趋消解,高雅文化与大众消贵文化、艺术与生活、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界限不断被打破,从而使美学得以超越艺术的國限而让审美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伴随互联网在一二线城市用户规模趋于饱和,短视频平台将下沉市场作为新的流量来源,在内容传播与流量扶持赋能乡村内容,为日常生活美涌现创造流动空间。此阶段越来越多的乡民们从乡村生活本体出发,把现场感作为受众认同的锚点锁定突围的方向,自然地嵌入日常生活中升维日常审美,探索出一套试图平衡空间认知、创日常审美和流量变现的传播策略。
图为社会实践成员与村民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
与城市快节奏生活相比,乡村景观更具有朴素原生态的日常生活气息,其碎片化、 真实性、 乡土性的片段嵌入短视频中形成质朴自然的慢生活场景,把大众审美拉入对日常生活的集体感知与想象。费瑟斯通曾说:“因而一切事物,即使是日常事务或平庸现实,都可归于艺术之记号下,从而都可以是审美的。”
图为村民刘女士正在分享自己的短视频体验心得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让实践队员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新媒体与农村农民间的关系是紧密的,运用新媒体进行乡土文化传播具有关键性。短视频等新媒体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的文化特色,人文风情。这离不开优质的题材、精巧的技术剪辑、专业的团队配合。因此,乡村文化的传播,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图为“媒”好乡村调研队成员在碑廓镇的集体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子欧供图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4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